全國水泥市場平均價格與上周相比下跌0.34%,下游需求依舊疲軟,不同地區價格漲跌不一,遭遇有價無市。據調查顯示,除東北、西北地區因氣候原因工程不宜施工以外,其他華東、中南、西南以及華北地區針對水泥需求量恢復僅是往年同期的30%-50%。分區域看,本周不同地區價格漲跌互現,價格上漲的區域主要是山東和陜西,幅度10-30元/噸;下跌的區域有江蘇、浙江、湖南、海南等省份部分市場,普遍回落10-30元/噸。
本周玻璃原片市場需求依舊低迷,價格拉漲乏力,南方部分地區陷入跌勢。華南市場大幅走跌2-11元/重量箱,市場局面混亂。風向標沙河市場部分生產商小幅陰跌1元/重量箱;華東市場整體平穩,僵持運行;華中市場受沙河貨源沖擊,下調2-4元/重量箱;東北市場發冬儲貨為主,成交寥寥,會議意向上調1-2元/重量箱,實際執行難度較大;西北市場啟動不佳,成交清淡;西南市場運行平穩,庫存小幅增加。目前,全國范圍內生產企業庫存高企,終端需求低迷下,加工廠實際開工有限,需求面改觀不大,市場悲觀氣氛濃厚。
近期的草根調研數據不斷反映今年的水泥需求恢復慢于預期,民工返城也有所推遲。從1月份的信貸數據和水泥需求印證看,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下滑正在發生。
水泥板塊指數在春節后一直橫盤,落后于其他高彈性的周期股;和有色金屬及鋼鐵相比,水泥缺乏金融屬性,是一個比較好的用來觀測實體經濟投資需求的行業;而與此對應的水泥股票板塊,反映了市場對實體經濟投資需求的預期。自春節以來,市場或是在等待行業基本面的走向,或是在等待政策走向。基本面的走向目前看還在探底過程,而政策的走向在央行下調準備金后初露端倪,對板塊走勢有正面作用。
寬松政策刺激的背景下,依然是博弈估值上的左側機會,盈利上的右側投資機會還需要觀察放松后能否刺激各地的投資需求起來。在經濟復蘇確立之前,我們偏向于大市值的公司(海螺水泥、冀東水泥),因為這些大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強、估值更低、流動性好,適合用來博弈估值;等到房地產銷售和開工等信號逐步確立好轉后,可以考慮盈利上高彈性的品種,比如華新水泥和江西水泥。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及新開工面積低于預期;水泥行業價格戰重新上演;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