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電商會召開的“應對美國太陽能產品‘雙反’新聞發布會”上,國內四家光伏巨頭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聯手其他十家光伏企業共同發表應對美國“雙反”的聲明。聲明要求美國政府和商務部在調查過程中,要在公平、公正、自由貿易的基礎上,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做出明智的判斷,為全球的太陽能行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環境。
在國際貿易爭端日趨常態化的大環境下,中國光伏企業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并學會用決心與法律捍衛自身的權益。與去年“301調查案”企業略顯倉促的應對,此次14家企業高調抱團之舉,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國光伏企業快速、理性地成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雙反調查不僅讓國內光伏企業前所未有的團結。兩周內,以反對雙反調查而成立的“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迅速吸引了超過100家的美國本土光伏企業的加入,其中不乏美國光伏產業大公司、大企業的身影。兩國企業的激烈反應都足以說明這次雙反調查來得多么不合時機。
在會議現場,尚德電力總裁施正榮說,任何事情都講究順勢而為,很明顯美方的雙反調查是逆勢而動,這種聲音要想獲得民眾的支持是很難的。“現在的情況就像是賽跑,本來兩人跑得差不多,但是現在被超過了,后面的人就說前面的人吃激素了,這不是有毛病么?”英利董事長苗連生激情地抗議贏得了一片掌聲。
阿特斯總裁瞿曉鏵指出,中國企業對美國并不存在傾銷、違反WTO規則的現象,也沒有對美國的光伏企業造成損失,所以我們抱著一個決心來應對這次的調查,相信站在道與義一邊的中國不會輸,公理正義勝出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天合光能總裁高紀凡說,近10年光伏產業得以在全球范圍高速發展,中國無疑走在了最前面,中國光伏業的成功不僅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同時也成為了“雙反”的對象。美國雙反訴訟是國外公司挑起的,但中國并沒有主動應戰,仍然多方游說申訴企業,希望對方主動撤訴,在新能源的發展上取得共贏。
從2011年的海關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在中美新能源貿易上保持著20多億美元的順差地位。面對美國個別企業咄咄逼人的挑釁,中國企業仍然盡最大努力地呼吁理性應對,充分表明了中國企業并不想失去美國這一市場,而美國光伏業界的鼎力支持同樣說明美國同行也不想失去中國這個在為全球光伏事業貢獻突出的最佳合作伙伴。
中國光伏企業不斷遭遇來自美國政府以及其國內光伏行業的發難,中國光伏企業還要不要美國市場?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瞿曉鏵說,美國是中國光伏企業非常看重的市場。目前,美國市場占中國光伏整個國際市場10%左右的份額,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光伏從未想過放棄美國市場,這與美國政府高調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要求也十分契合。阿特斯不會因為美國市場政策暫時的變動,或出現一些偏頗、不公平的行為主動退出美國市場。
國內的光伏企業也已經做好了準備,要盡最大的努力影響雙反結果。希望美國政府與商務部做出審慎的裁決,任何不利的結果都將導致美、中兩國光伏企業的雙輸局面,相信美國輸得比中國更慘。美國政府應該不會因為少數企業的利益而置大多數企業的利益不顧,也不會因為1000個工作崗位,放棄99000個崗位的利益。
根據中方應訴光伏企業代表、北京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在會議上透露,預計調查結束的時間最晚將拖至2012年的第三季度。毫無疑問,在這一期間,中國企業要不停地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應付“雙反”,必將牽制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投資的注意力,限制國內光伏行業的發展步伐。
正如施正榮所說,該發生的事情一定會發生,這是一個企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一個成熟的企業必須直面這些暫時的噪音。中國光伏行業要始終保持一個信念——太陽能是作為人類未來的能源,光伏產業不可能破產,光伏企業也會繼續生存下去,此次啟動調查也并不代表美國市場就沒有了,隨著亞太地區、中東、非洲每年的翻倍增長速度,大家對光伏的未來要有足夠的信心。從歷次的產業調查事件來看,調查非但沒有打垮這個產業,反而使這個產業更加壯大。
對于美國所擔心的未來中國巨大產能消化問題,瞿曉鏵給出了答案。他說,中國一線品牌的組件供應商的產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未來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的。
中國是一個缺電的國家。現在國家已經看到了發展國內太陽能的優勢,也已經意識到大規模推廣包括太陽能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以及智能電網的重要意義。近兩年來,中國市場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紀錄頻頻刷新,政府及時出臺了國家光伏上網電價與調整產業發展規模目標,將“十二五”光伏發展目標由原來的10GW提升到15GW。2011年的光伏市場的裝機量由2010年的500兆瓦提升到2GW以上,兩年提高四倍的發展速度在世界太陽能產業界絕無僅有,中國在未來至少會成為前三大或最大的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