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中國遭受“兩反一保”調查66起,涉案金額71.4億美元。“如果貿易摩擦僅僅在數量上增長,或許還容易應對,但令人警惕的是其在類型上的新變化。”廣東深圳市世貿組織事務中心主任張金生說,過去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現在則日漸指向支柱產業(yè)和高新技術企業(yè),并且正在向產業(yè)政策等體制層面轉移。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反補貼調查的最大目標國,全球70%以上的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地方政府的政策則成為調查要點。在WTO對我國的第三次貿易政策審議中,地方政策已經成為主要成員方質疑中
國補貼政策的關注點。與此同時,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壁壘持續(xù)升溫。2010年,深圳市由于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直接損失額約為47.57億美元,出口新增成本約為57.17億美元,約54.9%的出口企業(yè)受到影響。更讓人擔憂的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原來只針對單一產品采取單一措施設置技術壁壘,現在已逐漸發(fā)展到針對大類產品采取系統性的綜合措施。
應對貿易摩擦,“抱團”應戰(zhàn)最有效。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的外貿企業(yè)大多屬于中小企業(yè),實力較弱,單獨應訴難度很大。但如果能形成合力,效果就大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