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機床主要由機床主體、數控系統、功能部件三大部分構成。主機為功能部件提供了展示功能的舞臺,而作為單元技術載體的功能部件則承擔執行既定的功能,通過主機的集成和CNC控制形成機床總體性能和精度。事實上,數控機床中的許多核心技術都體現在數控技術和核心功能部件上,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創新往往給數控機床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而它們的性能、精度、產品質量與可靠性、制造成本、供貨周期等都會給整機帶來直接的影響。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滾動功能部件分會對用戶的調查顯示,國產中高檔滾珠絲杠副和滾動直線導軌副在我國中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裝備中采用率為25~26%,而進口滾珠絲杠副和滾動直線導軌的采用率高達74~75%。進口高檔滾動功能部件主導國內市場,成為制約我國中高檔機床自主化、國產化的瓶頸。
大陸的改革開放政策給海峽彼岸“出口外向型”的滾動功能部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出臺前10余年,上銀(HIWIN)、銀泰(PMI)、國際直線(ABBA)等早已通過各種渠道低關稅進入大陸市場,據有關人士估計,大陸主機企業采用臺灣地區的功能部件其份額高達50%左右。一直以來,大陸滾動功能部件產業總是面臨國外名牌產品與臺灣同行低價的雙重擠壓。ECFA實施后不但有利于臺灣鞏固已占有的市場份額,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對此,大陸企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自身的發展:
(1)海峽兩岸在滾動功能部件這個產業的發展中差距較大,我們要冷靜地正視差距,思考原因,迅速縮小差距。臺灣地區的滾動功能部件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比大陸晚20年左右。但他們憑借較早吸納西方先進工業國家的科學技術與先進管理理念,在資金、政策、市場環境十分有利的情況下,抓住了機遇得到快速發展。以臺灣的龍頭企業上銀科技為例,該公司從做滾珠絲杠開始,產品逐漸擴展到單元集成、系統集成,在臺灣本土之外開設了7個分廠,3個研發中心,年銷售額超過大陸同行所有企業的總和,在科技投入與創新、新產品開發的速度、數量與水平、專業化生產的管理水平、人均產能等諸多方面,都把我們拋在后面。他們把NSK作為趕超的目標,自稱列居全球第三位。臺灣地區的這個產業大約有10多家企業,各有特色不雷同,產品多元化不單一,面向全球大市場求發展。不少企業珍惜人才,專注創新,視“人才是產業發展之基”,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2)ECFA使兩岸的經貿從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邁開了重要一步。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競爭,海峽兩岸應在“競爭”與“合作”中博弈,把良性競爭推向“競合”的境地,只要本著求同存異、同舟共濟、優勢互補、互利互贏的精神,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共同來做的。例如大陸這個產業鏈的上游有不少優勢,是可以用于兩岸合作和平發展的。
(3)要把“臺”風轉化為春風,把壓力轉化為促進大陸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只有下決心迅速把中國的機床工業、中國的滾動功能部件產業做大做強,才能為增強國力做出貢獻,為兩岸和平發展,為這個小行業的合作打下基礎,并共同攜手在機械制造關鍵零部件領域實現“振興中華”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