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溫州等地近來頻發的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多家企業主因高息借貸、資金鏈斷裂"跑路"事件引發各方關注.眾多專家學者認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危機,應實施結構性減稅及差別化的金融政策化解,而不能指望放松銀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趙昌文周三在人民日報撰文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不能簡單地依靠增加流動性總量,而需要通過實行結構性金融政策,進一步引導流動性的合理配置,縮小融資缺口.
“關鍵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降低通脹水平,而不能指望放松銀根…要通過實施結構性金融政策、制定優惠的財政、稅收政策來化解,”趙昌文稱.
此外,還應拓寬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以彌補“債權融資”缺口,規范信貸市場特別是民間借貸市場,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周三刊登在金融時報的文章稱,當下中小企業因資金鏈危機暴露出的經營困境本質上是一個經濟現象,是產業空心化、企業過度介入泡沫投資領域的極端結果,需金融支持外,還需在減輕小企業稅負、引導小企業回歸實業上作出更多的實質性支持和制度性安排.
同日新華社專訪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重點加強和改善小企業金融服務及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并將壯大中小企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并將探索發展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債券融資等創新產品.
貨幣政策偏緊背景下,監管層支持小企業貸款舉措開始不斷出現.6月銀監會下發通知,將通過支持增設分支機構、發行金融債、減輕銀行資本金考核壓力等優惠政策,加大銀行對小企業信貸支持的動力.
中國總理溫家寶于“十一”長假期間前往浙江溫州等地考察,提出要大力整頓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貸化傾向,依法打擊非法集資,并妥善處理企業之間擔保、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