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宣布破產。該公司專門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因經營不善導致裁員1100人。
今年夏天以來,美國3家太陽能電池板企業接連宣布破產,引發美國政界、輿論界對本國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擔憂和對美國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政策的質疑。還有人將破產原因歸結為國際市場競爭甚至是中國進口產品的低價優勢。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種觀點沒有得到業界和主流輿論的認可。
破產怨中國企業沒道理
3家企業中有一家名氣比較大,那就是聞名業界、讓白宮幾乎陷入政治危機的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Solyndra)。它之所以聞名業界,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2009年,奧巴馬總統推出近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后,該公司獲得能源部5.35億美元政府貸款擔保,成為全美第一家政府資助的太陽能企業。此外,該公司還吸引了10億美元風投資金,其吸引投資者的亮點是,公司生產的管狀太陽能電池板可從不同方向收集太陽能,優于傳統平板式太陽能電池板,回報也更豐厚。拜登副總統出席其工廠奠基儀式,奧巴馬隨后參觀該廠,并稱“美國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永遠是這樣的企業”。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被奉為美國政府打造綠色制造業基礎的樣板工程之一。
然而,這家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兩年之后便宣布破產。它們將失敗歸咎于外國公司,特別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競爭。美國能源部負責發放抵押貸款擔保的官員也持同樣觀點,但這種觀點并沒有得到業界和主流輿論的認可。西屋太陽能公司總裁巴瑞·辛那蒙認為,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的失敗同中國企業沒有關系。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板采用多晶硅,而該公司和另外兩家破產的公司產品均不使用多晶硅。此外,由于產能增加,多晶硅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但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對此缺乏預測,致其產品不具競爭力,必然被淘汰出局。福布斯新聞也認為,即使同其他非多晶硅太陽能產品相比,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的成本結構也沒有競爭力,破產是遲早的事。
美國去年是太陽能產品凈出口國
《華爾街日報》等美國主流媒體稱,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是美國政府急于求成的產物,其失敗背后更多是政治原因。美國需要建立工廠帶動就業,因為就業能夠產生政治效應。在擁有10億美元風投資本、5.35億美元政府貸款的前提下,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擁有一切機會進行規模生產。其最終走向失敗的原因在于“商業模式存在嚴重缺陷”,與國際市場競爭無關。美國一些低成本結構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同樣面臨亞洲企業的競爭,現在卻做得很成功。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加州業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太陽能產業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是能量儲存,而非能量收集。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只重視改進太陽能收集技術,在沒有更好的儲存方案前,其產品并不具備技術優勢。他認為,在硅谷,這類高科技企業破產司空見慣。
對于一些人以中國政府補貼太陽能企業為由,籌劃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國政府支持太陽能發展并不是壞事,廉價的太陽能產品同樣使美國受益。代表美國光伏產業1000多家公司的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持同樣的觀點。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在其網站上宣稱,太陽能產業充滿競爭和活力,企業的繁榮與衰落都很自然。對美國消費者而言,太陽能產業競爭激烈是好事。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可以滿足更多美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對美國光伏產業的前景非常樂觀。其各種報告顯示,盡管美國經濟不穩定,但在政府政策激勵下,過去一年里美國太陽能市場卻成倍增長,成為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部分。預計到2014年,美國將超越德國和意大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還特別澄清了一個誤解,即太陽能產品大多是“中國制造”。實際情況是,2010年美國是太陽能產品的凈出口國,對中國亦如此。2010年美國出口太陽能產品價值56億美元,其中凈出口20億美元。2010年美國在太陽能產品安裝過程中創造的60億美元價值中,75%源于美國。
政府應該選對扶持對象
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破產在美國引發了政府支持光伏產業政策是否有效的爭論。奧巴馬一直將清潔能源技術作為重振美國經濟競爭力的關鍵,通過投資稅收減免、財政獎勵、貸款擔保及可再生能源配額等,為光伏產業提供大量政策支持。多項民調結果顯示,在傳統能源價格節節上漲的今天,美國民眾支持政府扶持光伏產業的人數也在增加。許多人認為,不能因一家企業的失敗就否定整個產業。就此,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表示,光伏產業在短期內還需各級政府支持,但政府要選對支持對象,政策要有連續性。然而,代表傳統能源產業的人士卻認為,政府此舉是在浪費資金。
支持者認為,美國政府的政策有問題。推動清潔能源投資的最好方法,是通過征收碳交易稅等方式提高傳統能源價格,使清潔能源具有價格競爭力。但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這一問題上意見相持不下,阻止了政策的實施。另有一些人認為,政府今后應更側重于光伏產業的生產和研發,更重視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美國能源部近日推出的太陽能促進計劃,就是著眼于從技術創新角度對光伏產業進行扶持。
光伏產業競爭是共同問題
實際上,歐債危機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歐洲市場的需求,這是美國和中國共同面臨的問題。今年3、4月份,德、意都降低了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光伏企業競爭激烈程度大大增加。英利集團是一家生產光伏產品的中國公司,據公司介紹,2009—2010年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而目前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價格也隨之降低。該公司的最大市場在歐洲。2011年該公司歐洲市場占總產品比重預期下降到65%—75%。目前公司在繼續堅守歐元區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澳大利亞、東南亞市場,并期望國內市場盡快發展起來,2011年預計15%出貨供應國內市場。
針對美國太陽能企業籌劃申請“雙反”調查,英利集團表示,中國很多光伏企業并沒有直接的政府補貼。公司一方面會依法積極應對,另一方面呼吁公平競爭,減少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