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鋼鐵水外流事故是近年來鋼廠事故中死亡人數較多的事故之一,已經被江蘇省成立的事故調查組初步分析定義為一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多位鋼鐵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對記者指出,在國內的工業領域,安全事故時常發生在煤礦領域,公眾對鋼鐵業的事故了解并不多,而事實上,在鋼鐵生產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近幾年鋼鐵產能急劇擴張,淘汰落后產能又推進不力的背景下。
產能無序擴張存隱憂
盡管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的聲音已經喊了多年,但中國的鋼鐵業的鋼產量依然有增無減,無序的產能擴張在不斷削減鋼廠的利潤的同時,低端產能、設備技術水平低的鋼鐵企業,也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賈良群告訴記者,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保護措施的完善,如今鋼廠生產中出現重大事故的頻率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進,而容易出事故的主要集中在軋鋼之前的煉鐵煉鋼環節,除了鐵水流出,還包括高爐坍塌、煤氣泄漏導致中毒等。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月,鋼鐵行業就曾連發兩起惡性事故。其中一家河北民營鋼企武安普陽鋼鐵公司的2號轉爐煤氣管道在施工過程中發生煤氣泄漏,造成16名工人煤氣中毒,其中7人死亡。而同日一家國有鋼企東北特鋼集團大連特殊鋼有限公司第一煉鋼廠的兩名工人因“氮氣窒息”暈倒,6名工友下去施救,也暈倒在地,8人經搶救無效死亡。而早在2007年,遼寧鐵嶺清河特殊鋼公司還曾因鋼包掉落,導致32人死亡。
鋼鐵專家許中波也表示,近年來,鋼鐵業的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企業復產、擴產階段,其中以民營企業居多。因為在企業復產、擴產階段一般會招聘一些新員工,而新員工對設備操作缺乏熟練度,對設備檢測和維護也沒有經驗。
“如果做好日常維護,且在應急狀態下及時啟動相應安全措施,很多事故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位律師對記者指出,對于冶金行業的重大事故不斷,不能僅靠事后的責任追究與運動式整治,更為重要的是重塑冶金行業的安全監管體制,從法律制度上彌補安全管理的不足。
淘汰落后產能進展不順
南鋼一位內部高層對本報記者透露,5號高爐從點火投產至今已經使用十多年,除了5號高爐,南鋼還有四個類似大小的高爐,這四個小高爐的點火投產時間比5號高爐更早,很多都曾進行過停爐大修。
在國內鋼鐵業,還有很多類似5號高爐容積大小的小高爐在進行生產,而且并沒有像南鋼一樣計劃淘汰。就在今年7月,工信部曾公布過一份2011年的全新煉鐵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要求全國煉鐵產能的淘汰數量達到3122萬噸,而這些產能主要就是容積在45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
“由于溫度很高,高爐煉鐵環節是相對較容易出現事故隱患的環節,而被列為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范圍內的高爐,一般服役時間也比較長了,在操作運行中就更要非常小心,從這一角度上講,推進落后產能的淘汰,不僅是節能環保的要求,也有助于更加安全的生產。”賈良群對本報記者指出。
然而,目前國內淘汰落后產能的進展并不順利,工信部和發改委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的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形勢十分嚴峻,各地淘汰落后產能進度與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要求存在差距,最后幾個月的任務比較艱巨。
對此,一位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在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企業名單中,民營企業占大多數,民營企業主要生產建筑鋼材等長材,今年的長材市場比國有企業主要生產的板材更加有錢可賺,這就造成了行政層面的淘汰落后與市場真實需求之間的矛盾,而這些早就該淘汰的高爐如果在經濟效益的刺激下還在使用,甚至不愿投資進行維護和大修,就會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