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遼寧工行行長戴春林親自揭牌督戰,已經撤銷經營達11年之久的遼寧工行岫巖支行重現江湖。今年,遼寧工行加緊在縣區進行網點布局,并在各級市縣分支機構成立中小企業貸款專營機構,目標直指當地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戴春林說,遼寧的民營經濟占遼寧經濟總量60%多的份額,縣域經濟占遼寧GDP的45%以上,得中小企業者得天下。遼寧工行不唯身份,只唯標準,貸款投放要確保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遼寧工行在支持共和國長子的經濟建設中發揮過不可磨滅的作用,但在近幾年市場經濟波詭云譎的搏擊中,大船運行一度失衡。由于過度依賴票據市場、依賴省外份額、依賴傳統客戶,工行信貸結構失衡;由于沒有及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工行信貸隊伍建設失衡;由于過度傾斜大客戶,有效信貸客戶才200余戶,客戶結構失衡。為改變現狀,遼寧工行三記重拳進行調整。
遼寧工行首先調整客戶發展戰略,改變只做國有、不做民營,只大不小的思維定式,信貸投放向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傾斜,目前信貸客戶已達1087戶,今年新增客戶的90%為民營企業。其中,個貸業務異軍突起,今年個貸增量在當地同業中名列榜首;其次調整縣域分支機構布局,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遼寧工行行長戴春林來遼寧一年多的時間跑遍全省40個縣調研,發現縣域經濟金融資產三年翻一番。他要求全行抓住省政府縣域經濟倍增計劃和百強縣建設的機遇,做大工行在縣域經濟的市場份額,培養金融職業敏感,撿起遍地黃金;再者,推動資產業務發展,為遼寧經濟快速發展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支持。
為確保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遼寧工行在專營機構設立、隊伍建設、風險管控方面做足功課。
遼寧工行從去年5月份開始,在全省建立小企業貸款專營機構,并規范出工廠化操作流程。今年又將小企業貸款專營機構向縣區延伸,擴大信貸支持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半徑。同時,遼寧工行成立了200余人的小企業服務專業團隊。省行先后安排百名員工赴小企業信貸業務成熟的江蘇工行,一對一學習30余天,從接單、審核、調研到審批全流程學習。學成回遼后,學員們給全省二級行行長講課,進行思想傳導,同時檢驗學習成果。原先對小企業信貸,工行的員工不想做、不敢做、不會做,如今這批學員已成為遼寧工行小企業信貸的骨干。江浙金融服務小企業的成熟經驗成功復制到遼寧。
作為有著20年信貸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士,戴春林行長深知風險管控的重要性。省行要求監管部門嚴格進行風險管理,通過技術水平的提升,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各地不能在小企業信貸方面一哄而上,要按照遼寧經濟發展的梯次結構分三個層面梯度推進。在經濟發達的第一階梯,要加快發展小企業信貸;在經濟穩步發展的第二階梯,要提升發展小企業信貸;在經濟欠發達的第三階梯,有多大空間做多大事。省行對第一階梯地區進行信貸放權,戶均1000萬元的客戶,二級行自己做主,給予充分信任的業務拓展空間。預計到8月底,省工行小企業貸款余額將達56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