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獲悉,原計劃今年3月出臺的《“十二五”中小企業轉型成長規劃》已經完成征求意見,將于近期出臺,同時配套出臺的還將包括《“十二五”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據悉,這份規劃將在中小企業融資、減稅和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
“中小企業與非公有制企業互為主體,規劃中涉及的工作和內容基本適用于非公有制企業。”8月30日,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告訴記者,據他們調研了解到的情況,目前企業反映經營壓力較大,尤其利潤較薄的制造業企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各項稅收費用成本。
據中國企業聯合會剛剛完成的一份調查顯示,當前,企業稅費負擔已經成為繼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水平提高后,抬高企業經營成本的第三大因素。
“事實上,政策性收費、行政性收費、社會性收費三大類給企業帶來了深重的負擔,尤其以中小企業為甚。”胡遲表示。
據他們初步統計,目前向中小企業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部門有18個,按收費項目分有69個大類,子項目上千。
報告認為,企業的稅費負擔普遍相對較重,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企業缺乏生產發展急需的流動資金,再加上目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使得其無力進行升級換代和技術改造,也無力進行科研開發的投入,最終導致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甚至日常生產經營。
本報獲悉,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中,對減稅和減少收費都作出了相關要求,涉及取消和停止征收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減稅也是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手段。一些為抗擊金融危機實行的減免稅和提高出口退稅政策,還應當根據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需要酌情運用。”胡遲說。
此前,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曾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研討會上表示,“十二五”時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制定扶持政策時和安排財政資金時,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以惠及更多小企業。
朱宏任透露,《“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有五個主要任務:一是繼續保持中小企業數量增長,促進社會就業;二是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結構;三是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四是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五是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優化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