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模具產業的貿易逆差一直呈下降趨勢。據海關統計,2007年上半年,我國模具進出口逆差為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2.95%。2006年,我國共進口模具20.47億美元,比2005年減少2100萬美元,降幅為1%;出口10.41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3.03億美元,增幅高達41%;外貿逆差為10.06億美元,比2005年下降3.24億美元,降幅為24.4%。這種現象說明我國模具工業對外貿易的發展向前跨了一大步,同時模具進出口結構也漸趨合理。
2007年上半年,在進出口模具中,占比最高的種類為塑料橡膠模具,分別占到進出口額的53.34%和71.33%。塑料橡膠模具進出口的發展速度快于模具行業的總體水平,與2006年同期相比,該類別的進口比例增加3.6個百分點,出口比例增加3.41個百分點。
雖然我國模具行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由于在精度、壽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目前還不能滿足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精密、大型、復雜、長壽命模具方面,仍供不應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進口。以沖壓模具為例,2006年,我國進口沖壓模具50645噸,單價為14913美元/噸;出口39890噸,單價為5867美元/噸。同期,我國進口塑料橡膠模413715套,價格為2532美元/套;出口1217772套,價格為602美元/套。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出口模具的平均單價只是進口模具價格的1/3~1/4。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外資企業在我國模具行業的投資越來越多。廣東是我國模具產業的重要基地,其產能約占我國模具產能的40%,出口量占我國模具總出口量的45%。但是,廣東模具企業中“三資”企業占了相當的數量,其產量約占廣東模具產量的70%,而且是出口的主力。除浙江民營企業占據當地模具產品出口的主導外,其他省市模具的出口大多數也以“三資”企業為主。我國本土的模具生產企業,由于創新開發能力薄弱,其總體水平要低于“三資”企業。對外資和外貿依存度大,會對行業安全,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產生重大的影響。
模具工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每300萬元模具產值可帶動實現工業產值1億元。因此,我國模具行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進出口結構,從量的擴張逐漸轉變到以質為先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我國模具行業的質量與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擁有全球市場競爭力,使模具產品出口量的增加與質的提升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