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消息,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中國限制某些對工業生產重要的原材料違反了貿易法。世界貿易組織向成員方散發了美國、歐盟、墨西哥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專家組報告,報告稱中國限制九種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規定,而世貿組織極有可能宣布中國限制主要原材料出口的做法違規。據悉,此案涉及的原材料包括鋁土、焦炭、螢石、鎂、錳、硅鐵、硅化碳、黃磷和鋅9種。
事件回顧:
本著保護環境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初衷,中國政府自2006年以來先后決定對部分工業原材料如焦炭、稀土、硅、滑石、黃磷、錫、鎢和鋅等出口加征關稅,其中黃磷出口征收70%的關稅、對礬土征收15%、對焦炭征收40%、對氟石征收15%、對鎂征收10%、對錳征收15%-20%、對金屬硅征收15%、對鋅征收25%-35%,并實施配額制管理。同時對鋁礬土、焦炭、氟石、金剛砂、鋅等原材料出口采取數量限制。
這一舉動引起了歐美的高度警覺,并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了貿易磋商的要求。
該爭端起源于2009年6月23日,美國和歐盟聯合向WTO提起訴訟,認為中國對礬土、焦炭、氟石、碳化硅和鋅的出口實施了數量限制;對礬土、焦炭、氟石、鎂、錳、金屬硅、黃磷和鋅征收出口稅,且對內外資企業進行區別對待。
2011年2月18日,有媒體披露,針對美國、歐洲、墨西哥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世貿組織爭端案,WTO發布了一份針對中國9種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初步報告,并稱該裁決結果對中國不利。
監管不嚴導致粉體產業存在諸多問題
近年來,我國粉體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作為礦產大國,我國的原材料出口一直位于世界前列,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原材料的需求不斷的增加,我國的粉體出口一直呈上升趨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一個問題,過度的開采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在監管力度不嚴的情況下,亂采現象普遍存在,走私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鑒于這些原因,從2006年開始,國家逐漸對一些粉體原材料的出口采取了一些措施。配額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粉體需求大國的進口銳減,于是,很多國家針對我國的粉體出口配額提出了質疑,并通過WTO來解決此等問題,主旨是要中國取消配額等政策,為其提供所需的大量粉體原材料。
監管不嚴對國內粉體原材料企業發展來說,也造成了不利影響。無序開采、不公平競爭等手段使得我國粉體產業發展在前進中充滿了曲折。
不合理的開采使得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忽視,間接的造成了如今WTO“問責”中國的事件發生。
行業內需要一個完整的政策導向,在政策的指導下生產、發展。只有在國家大環境的影響下,粉體企業才會健康發展,也會在兇險的國際競爭中規避風險,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粉體產業健康發展建議
對內要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事求是。
認真勘測我國粉體礦產分布情況,根據不同狀況制定相應政策,不盲目,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做到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做到可持續發展。
產業的發展是要要循序漸進的,不能急功近利,在做好總體規劃之后,各級政府部門應對自己治下的粉體企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闡明在政策指導下健康生產。
對于企業而言,要使我國的粉體產業健康發展,首先要依附于國家的相關政策,在政策的引導下,遵循公平競爭的原則,爭占國內市場。其次,想要獲得更大的市場必須做到努力提高企業自身的科技含量,設備過硬,保證質量,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及自身的品牌,是立足并發揚壯大自身的強大武器。我國的粉體產業相關企業都能做到以政策為指導,努力提高產品含金量,那么,我國的粉體產業必定會在國際上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
對外而言,隨著我國粉體產業的興起及大發展,本著對保護環境及提升話語權的需要,我國對原材料的出口制定出了新的政策,對于一些粉體需求大國來說,限采限出口的政策無疑是一場破壞力極大的打擊。WTO的介入,對我國的粉體產業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怎么規避風險,讓我國粉體產業保持健康有序的發展,專家建議開征環境稅,增加戰略儲備。
實際上WTO現行規則對出口關稅幾乎不存在具體的原則約束。但中國在入世時的承諾構成了中國應遵守的WTO規則的一部分。由此可見,發達國家早在我加入WTO時,對“兩高一資”產品的全球市場格局已有了足夠的戰略性關注,并戰略性地把握了我國“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的發展態勢。為了減少外界批評,建議取消出口配額,改征高額出口邊境調節環境稅,并同時有效征收相同稅率的國內用戶的環境消費稅;且不斷完善環境管理制度,開征高額超標排污費。
我國應高度關注與貿易相關的資源與環境風險和壓力,應在遵循WTO規則和入世承諾,尤其在同步推行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政策基礎上,繼續推進和運用現行的出口限制措施,迎接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資源與環境的挑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激烈的競爭以各種方式時刻存在,我國的粉體產業發展只能是逆水行舟,通過自身的不斷強大,爭得在國際商場上的話語權。根據經濟發展及對粉體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可以預見,我國的粉體產業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