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要想實現“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轉變,必須狠抓以技術專利為基礎的知識產權,設法在最大范圍內推廣技術標準,提升浙江省科技與經濟軟實力,以提高浙江省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
創新與標準化“兩張皮”
近三年來,浙江省共申請專利267461項,其中發明專利37250項。共授權專利174969項,其中發明專利10300項。申請發明專利僅占申請專利總量的14%,授權發明專利僅占授權專利總量的6%,說明浙江省專利的創造性能力有待提高。
浙江省技術標準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科技創新成果向標準的轉化率低,技術標準落后成為浙江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障礙之一。目前,浙江省專利納入標準的數量偏少,難以形成對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據對全省210家省級技術中心的調查,2009年申請專利3121個,有2278個專利被授權,占申請專利數的73%,但專利納入標準的數量只有153個,僅占專利授權數的6.7%。
這反映了浙江省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為應用技術和生產力的水平偏低。技術標準制定主體與科技研發主體分離,企業科研人員參與比例不高,缺乏促進技術標準制定與科技研發相互融合的機制體制。
浙江省參與程度較低。
近三年來,浙江省重點產業共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主要集中在杭州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以浙江省單位為第一起草單位身份起草的標準有468項,占全部國家標準數(35171項)的1.3%,起草標準數在全國排名前3位的產業依次為皮革、服裝、紡織、化纖、家紡、領帶等,其中皮革產業全國排名第一,而電器、飾品、模具、機床、五金這幾個產業起草標準數在全國均在10名以后,其中五金產業全國排名僅18位,同浙江省五金產業在全國的地位極不相稱。浙江省共參與制定了2202項國家標準,占全部國家標準數的6.3%,參與制定標準數占全國相關產業國家標準總數30%以上的產業有家電、皮革、泵業3個產業,而汽摩配、汽車零部件、五金、飾品、船舶、機床、醫藥化工這7個產業參與制定標準的數量都在10%以下,參與程度較低。
“標準”答案的選擇路徑
推進浙江省技術專利標準化可以走兩條路徑。一是企業共建共享技術專利池。隨著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的日益融合,一項技術標準可能涉及到多個專利權人的技術專利,為高效地協調聯盟成員的利益分配,標準聯盟普遍采用了專利池來管理這些知識產權。二是塊狀經濟發達地區建立專利技術標準聯盟。標準創立過程中的聯盟行為將技術交易內部化,降低了交易費用,為相關專利的技術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徑;標準聯盟通過專利池運營其成員的知識產權,有助于合作創新的持續開展,進而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而且,標準聯盟作為特定技術領域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組織,為政府支持自主標準的創立提供了重要載體。
對推進浙江省技術專利標準化的政策建議有:增加企業專利意識,擴大專利數量,提高專利質量和水平;梳理和建立浙江主要領域/行業的專利池和國際貿易壁壘池;引導企業從專利發展為企業或聯盟標準;加快標準向專利開放,變政府無償使用專利為有償使用;對實現技術專利標準化的企業給予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