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隨著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0.5%,銀行業的部分資金再次被凍結,這個政策給中小企業出了難題。據悉,資金鏈緊張,浙江廣東中小企業接連倒閉,銀行內部也傳出“錢不好賺,生存壓力大”的呼聲。除了個人信貸,目前中小企業的貸款步履也顯得愈發艱難起來。
中小企業的傷感
數據顯示,本次存準率上調后,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21.5%的高位,將凍結市場資金3800億元。銀行信貸規模不斷縮減,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增加。
經濟學家馬光遠也表示,存準率再次上調,在不斷創造歷史紀錄的同時,也意味著物價失控的風險依舊存在,只是對于如何確保中小企業、農業等領域的信貸資金,似乎沒有區別對待。
5月,浙江溫州三家“知名”中小民企接連倒閉,曾一度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來臨的恐慌。在周德文看來,這一現象并沒有像某些媒體說的已經得到緩解,反而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正使更多的中小企業走向破產邊緣。他甚至斷言,下半年蘇浙一帶中小企業將迎來一輪倒閉潮,“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現在企業就是想以高利息貸款都不容易了,銀行根本就沒有錢了。”周德文估計,目前中國的微小企業有80%根本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而貸款都流向了大企業。
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謝泓日前表示,提準的效果在于社會資金總規模池子再次減小,但是社會總需求并沒有減少,企業對于融資的需求非常強烈。目前,廣東省很多擔保公司的額度都已經用完了,說明小企業融資的需求很大。
“5月下旬包括中國銀監會在內的監管機構曾赴蘇浙一帶調研,中小企業對此都充滿期待。”周德文透露。此后《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迅速出臺,但在謝泓看來,實際上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還是很高的,從手續費到擔保費等全部辦下來估計要達到13%-15%,如果從民間借貸則達到40%-60%。
周德文建議,銀監部門可在貨幣上、信貸上進行結構性調整,保證新增貸款向中小企業傾斜;同時加大監管力度,保證中小企業得到的融資全部用于發展實體經濟,而不是用于資本市場投資。“但這些可能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中國金融體制不改革,中小企業融資難永遠是一個解不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