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背景下讓企業規避匯率風險
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外匯局對企業匯率避險需求越發重視。
外匯局最新發布了《關于取消、調整部分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審核權限和管理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取消了貿易信貸登記管理中的延期付款超期限登記核準,同時取消的還有貿易信貸登記管理中的預付貨款退匯核準,另外,《通知》還明確將貿易信貸項下預付貨款基礎比例從30%提高至50%,該《通知》將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
某國有大行北京支行一位外匯業務條線的主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通知》對于延期付款程序的簡化表明,在人民幣未來升值的預期下,外匯局不得不正視企業的避險需求,而預付貨款基礎比例提高,則體現了貨幣當局希望減少外匯儲備的思路。
為擴大匯率波幅準備?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表示,《通知》取消的兩個核準,原屬于外債管理項目下,簡化管理措施體現了外匯局對于企業應對匯率波動需求的重視。她對記者解釋道,在人民幣升值情況下,企業付款越推后,得到的實惠越大,此前,外匯局對于延期付款管理得很嚴,適當地放松表明外匯局試圖使企業少受人民幣升值的沖擊。
最近以來,關于人民幣匯率波幅擴大的聲音漸強,某境外媒體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人民銀行官員的話稱,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雙邊波動,抑制單邊投機,人民幣對美元的上下波動區間,擬從目前不超過中間價千分之五,再次予以擴大。
如果匯率波幅擴大的話,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人民幣單邊升值,可以預見的是,企業對于匯率升值避險的需求會隨之上升。目前,我國外匯市場已具備了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產品,其中人民幣外匯期權剛剛于今年4月1日正式推出。但受制于匯率波動幅度小等因素,人民幣外匯期權的交易非常不活躍,在此情況下,放松對延期付款的管理為企業又提供了一個規避風險的辦法。
《通知》規定,企業在進口報關單海關簽發日期120天(含)后辦理延期付款提款登記的,無需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超期限登記核準手續,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不再對其進行特殊的紅色標記處理;企業預付貨款發生退匯的,可直接登錄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系統辦理注銷手續,并按經常項目外匯管理相關規定辦理退匯資金的入賬等手續。
減少外儲
除了延期付款外,值得關注的是,外匯局還提高了貿易信貸項下預付貨款基礎比例,從原來的30%上升至50%。
外匯局每年會根據進口企業上一財政年度付款金額確定額度,下一財政年度的預付貨款比例會在此基礎上乘以30%,但對于進口企業來說,其業務金額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去年的額度在今年并不一定夠用。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表示,預付款額度一方面方便了企業經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逐漸減少外匯儲備的思路,“多付20%的預付款,整體的外匯儲備也會隨之有所減少。”
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亟待解決的難題,貨幣政策也因此受到掣肘。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達到3.04萬億美元,當前外匯占款已經成為中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為了對其進行對沖,僅央行付出的財政成本就已過萬億。
此外,《通知》還就減持境外上市公司國有股份所得外匯資金劃轉全國社保基金備案;授權國家外匯管理局各分局、外匯管理部為轄內注冊的外匯指定銀行核定融資性對外擔保余額指標等問題作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