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在不同區域正在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東部沿海省市如上海等地的增長速度已經明顯回落,且回落幅度高于其他省份,結構調整的推進速度也明顯快于其他省市,投資領域主要體現為有利于產業升級、服務業提升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日前在他的微博專欄這樣說。
例如廣東省一季度GDP增長1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統計專家指出,在國家宏觀經濟基調從前兩年的保增長、調結構轉為目前的控通脹、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的戰略背景下,經濟增速適度回落是預期內的事情,是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經濟發展規律的。控制通脹,就必須適度控制總需求;調結構,也需通過適度控制增速來營造更寬松的環境。
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以來,廣東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在加快,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出現了若干新的向好苗頭。
作為廣東當前大力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以來廣東光電、新能源汽車等的產品增長迅速。其中,一季度廣東液晶電視機、液晶顯示屏、發光二極管分別同比增長了278.2%、70.3%和66.8%;新能源改裝汽車是去年同期的12.6倍,達1387輛。
巴曙松說:“在未來一段時期,東部省份加快產業升級、中部省份承接產業轉移、西部省份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的‘三方格局’仍將持續。雖然結構調整的側重點仍將保持明顯的區域分化,但方向大體一致。”
房地產調控導致經濟增速回落
除了結構調整之外,房地產調控導致部分省份經濟增速迅速回落,尤其是部分經濟較發達的東北省份。
在嚴厲的房地產調整政策之下,房地產投資已經呈現出放緩趨勢,個別省份房地產投資增速已經明顯回落,對一季度經濟增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去年一季度海南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6.9%,全國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該省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下降了近100個百分點。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羅時祥分析指出,一季度海南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增幅回落15.1個百分點,從影響總體經濟增長減緩的因素看,房地產業下降是主因。
一季度,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比1—2月回落13.4個百分點,新開工面積環比大幅增長33.2%,銷售面積同比繼續下降23.5%。
廣東省房地產貸款投放明顯放緩。數據顯示,3月末廣東房地產相關貸款余額14923.66億元,比年初增加619.32億元,但同比少增575.08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廣東新增房地產貸款同比減少了近五成。
一季度,浙江省房價同比仍然上漲,環比出現下降。3月份,杭州、寧波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環比分別下降0.1%和0.6%,成為全國環比價格下降的12個大中城市之中的兩個。樓市銷售量也有所回落。
浙江工業大學房地產投資研究所所長虞曉芬認為,隨著限購、限貸政策的實行,各地樓市受到一定打壓是正常的。目前各地市財政對房地產依賴度偏高,隨著房地產貢獻度的減少和賺錢效應的減弱,可以有效吸引部分資金轉到實體經濟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上。
改變粗放增長方式任重道遠
據報道,夏季用電高峰還未到來,浙江卻出現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電荒。國家電網浙江公司調度中心副主任戴彥說,現在,浙江每天都要向其他省市請求緊急支援。
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省的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四月份預計增長19%。其中化工、有色金屬制造等高耗能產業的增幅更是高達20%。
對此,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教授認為,這個問題其實是由經濟的粗放增長方式沒有轉變造成的。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政府還是在比經濟增長的速度,各地上馬的大型的、大量占用能源的項目還是很多。它不可持續,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很大壓力。需要地方政府或者企業做出更大的努力。
江蘇省統計局在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也指出,現階段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有:經濟結構仍不盡合理,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資源約束加劇、環境壓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