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中國機床行業產值和產量成倍增長,國產機床的數控化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大幅提高。沈陽機床(000410,股吧)更是躋身世界第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基本擺脫了長期以機床等基礎制造業對進口的依賴。
中國支持日本核電站搶險的一臺臂長62米的泵車工作目前正在日本地震現場幫助福島核泄漏事故應急搶險。這種泵車只有中國和德國有能力制造,在裝備制造領域,機床行業被親切地比喻為“工業母雞”,是制造業的基石。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卻處于“借雞下蛋”的尷尬境地。
但這一狀況現在已經顯著改觀。整個“十一五”時期,中國機床行業產值和產量成倍增長,躍居世界第一位,國產機床的數控化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大幅提高。沈陽機床董事長關錫友認為中國領軍世界的局面至少保持五到十年。
關錫友:到去年接近六百億的數,中國占到了將近一半,這個局面在過去二十年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實現過,那么這個現象能持續多久,根據德國、日本的估計還要持續五到十年的時間。因為中國與日本德國的工業化方式不同所以產生了這么大的需求。
機床產業體系日益完善,裝備制造業逐步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中國裝備,裝備中國”已經不再停留在口號上。這令國際市場驚呼:中國“母雞”羽翼逐漸豐滿了。更令他們感到壓力的是,中國“母雞”還四處覓食,沈陽機床集團副總經理張之中認為通過資本運作,沈陽機床集團全資收購德國希斯公司,實現了“走出去”,同時帶進來了新技術。
張之中:我們通過資本運作和企業并購,比如我們收購西斯,把西斯的技術嫁接轉移到我們的產品中來,提升我們自身產品的一個水平,這是個途徑。
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這只“母雞”體質還有待進一步增強。在技術水平上,不少產品還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核心競爭力,基礎配套能力也相對較弱,海外并購在技術和法律層面的一些壁壘還需要突破。
但關錫友認為“十二五”將是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
關錫友:我們經營規模這么大的一個企業,我們在市場當中強的優勢沒有表現出來,但由于中國工業的發展,機床的未來十年是處于最佳的市場時期,我們作為一個國內龍頭企業,我們覺得市場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積蓄我們的力量,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從國內邁向國際,這是我們一個最佳的戰略時期。
正是著眼于此,《十二五規劃綱要》第九章開篇就強調了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性。部署將推動裝備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基礎設施領域等重點領域所需裝備。我們期待“母雞變鳳凰”,翱翔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