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上海機床廠始終把產品發展方向緊貼國家汽車、軍工、鋼鐵、能源、鐵路等重點行業需求,秉承精密制造理念,堅持走自主技術創新的道路,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能級或水平。尤其是2009年初,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到上海機床廠調研,提出“調結構、上水平”的發展方向以后,企業著重從確定“做專、做精、做強”發展戰略,利用社會資源、縮短生產鏈,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大型數控機床制造能力,以及承接重大專項課題等四方面入手實施結構調整與產品創新。
“十一五”期間,上海電氣集團支持上海機床廠實施1.8億元的一期技術改造,項目包括對老廠房改造后新增6000平方米的大型裝配車間,進口兩臺關鍵數控機床,該項目將于今年下半年逐步投入使用,整個項目預計在2012年末形成生產能力,主要是一臺關鍵大型設備將在2012年到位。在此基礎上企業自籌資金,組建精密主軸車間和數控加工車間,以及近10000平方米的數控機床裝配車間,提升數控機床及其關鍵功能部件的制造能力。同時,還進行廠區環境整頓、改造,為員工創造舒適的工作環境。
此外,上海機床廠產品研發獲得了五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憑借多年積累的研發實力和精密制造優勢,該廠近年來研發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
一是針對鋼鐵、有色金屬行業的數控軋輥磨床產品。該系列產品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目前正在申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是大型數控曲軸磨床填補了國內大型曲軸磨削加工設備的空白,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該產品提高了船舶柴油機國產化能力,2009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三是數控外圓磨床在國產磨床產品市場占有率已達25%左右,大型外圓磨床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0%,其中中科院成都光學技術研究所訂購的MG1480/H型高精度萬能外圓磨床能在重載情況下,能達到0.001mm圓度的外圓磨削和0.002mm圓度的內圓磨削,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也突破了西方企業對我國的技術封鎖。
四是與上海天文臺合作研制成功“北斗二號”激光測距天文望遠鏡,并成功完成“追星”任務,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對關鍵技術的壟斷與封鎖,充分顯示了上海機床廠精密制造、精密加工、精密裝配的特點。
五是成功申報并獲得了“超重型數控軋輥磨床”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當年上海市共計獲得9項,上海機床廠占5項,成為國內單體企業中獲得專項課題最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