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國內市場轉型情況下,最近有很多出口型企業開始注重國內市場的開辟,一方面因為單純依賴國際市場有風險,歐美市場的失業人數在疾速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綜合實力的增長,企業本身也希望由價值鏈高的品牌型企業向高附加值的消費型企業轉型。
在新一輪發展中,由于對國內市場信息的不了解,再加上缺乏資本推動企業向規模化和產業化轉型,使得眾多五金企業無法急促打開中國市場。而對于國外市場,五金企業低質、低價的粗放式對外貿易經營模式,正不斷遭受傾銷指控、環保指控及產品安全指控,雷同的產品結構和較低的技術門檻,也使我國五金行業產品在國外市場競爭力表現平平。現在企業經營成本較高,相互競爭激烈,企業接受的訂單數量少,經濟效益慢慢走低,造成了很多走出去的五金企業被逼到了生死線上。
內銷訂單數量與消費觀念差異,出口企業難適應
很多的企業一直從事歐美國家的來料加工或者出口訂單,由于國內廉價的勞動力市場,使國內的這些生產加工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有一定的優勢,產品單價相對國外很低,不過相對于在國內利潤確實是非常高的。而國內相對的購買能力和對產品的認識程度相對要低,在國內的觀念中,物美價廉,甚至“能用就行”的消費觀念一直影響著國內優質產品的銷售量,所以一般想賺快錢的企業選擇加工這條路是無可厚非的。
簡單地來說,在眾多出口五金企業所接觸的加工單中,產品訂購數量都是龐大的,一般接一個單,企業可以生產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甚至多的可以達到半年之久;而相對于內銷時企業接國內單訂購量相對較少,幾千幾萬的數量,做幾天,企業生產線就停下來了。況且內銷除了單批數量少外,對款式的要求比較多,無形中會增加企業對倉庫、貨物的庫存壓力,很容易形成資金壓滯,影響生產企業的發展和提升。
出口靠質量,內銷靠品牌
內銷產品要占領市場,要吸引渠道商并最終影響終端消費者,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品牌。而外銷幾乎不用投入什么廣告來運作品牌,主要是保證生產質量和價格就能吸引客戶。因此,對很多實力稍差的外銷代工企業來說,內銷品牌打造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高額費用投入成為外銷企業轉型的一個大障礙。
而國內眾多五金企業能生存下去就是因為通過阿里巴巴等B2B商貿平臺接到很多的外銷單,能夠及時地使資金形成周轉。相對于內銷而言,若沒有合適的銷路,如果單靠自己開發代理,企業則需要在國內銷售代理中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
總而言之,內銷沒有外銷簡便,而且價格相對要低,品種繁瑣、銷路小,這是準備轉型內銷市場的考慮最多的。從東莞的個別出口型企業來看,部分企業高管層為了順利打開國內的市場,則運用打開國外市場的相同方法,如高薪聘請一位“業內高人”,并受權立即開辟全國市場,一年上去,后果與預期相差很遠,炒掉這個再換一個,或另一種渠道再嘗試,一年之后若虧再換。
網絡與營銷團隊雙渠齊下,更易打開內銷市場
眾多的五金企業開發國內市場,大部分會選擇網絡營銷這種手段,而關于網絡營銷的技巧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而五金企業在實施網絡營銷時,一定要根據本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所處的行業特點來進行,并設定出相應的費用和數量指標,這樣實施網絡營銷的目標才會比較明確,其任務清晰了,才能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
而優質的產品質量和到位的服務操作,個個公司都講自己的服務到位,究竟是不是呢?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司應開始專注自己的產品向環保、節能的方向邁進,努力使自己的產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達到買家的需求。對于五金產品而言,完善的渠道布局是競爭取勝的保障。整個渠道鏈的利潤格局、渠道培訓和管理等等都至管重要。市場推廣對于消費者告知和品牌形象建立是必須的。企業市場推廣必須是整合的,廣告、公關、活動促銷等應該在整體品牌戰略框架下運作。
企業還要要選擇專業的團隊進行合作,利用他們龐大的信息資源和有針對性的行業客戶,總比企業自己在茫茫大海中尋找相對來說要省事省力得多,而且最后可以視招商的效果來支付酬勞,省去了不必要的時間和花費。通過專業團隊對企業的評估策劃,然后按步驟的進行宣傳招商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