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麥秸稈、蘋果渣、菠蘿殼等廢棄物經過特殊處理,可以轉化為堅硬的金剛石材料。記者昨天從上海電機學院獲悉,該校教授李榮斌帶領團隊已在實驗室完成該轉化,含碳農業廢棄物可變成“金剛石涂層多孔電極”,這種半導體材料在環保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據悉,這項研究已被列入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有望開辟一條“變廢為寶”的新途徑。
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俗稱“鉆石”,也叫“金剛鉆”。這種礦物不但能做成價值千金的首飾,還有很多工業用途,特別是人工合成的金剛石材料,在工業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李榮斌介紹說,金剛石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而麥稈、蘋果渣等農業廢棄物的主要成分——纖維素物質正是碳元素的天然“富礦”,經過復雜工藝的“點化”,這些廢棄物可以變成金剛石材料。
目前,李榮斌團隊已在實驗室里成功實現了這種轉化。他們利用溫度和壓力的變化除去廢棄物中的水分和大量有機物質,再利用粉末冶金法,留下其天然的“碳骨架”。此時生成的“多孔活性碳”疏松多孔,有些像木炭,初步具備了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然后再經過“原位反應”等技術處理,多孔活性碳最終變成 “金剛石涂層多孔電極”。
據悉,金剛石涂層多孔電極是一種半導體電子器材,能分解工業污水中的苯、酚類有毒有機物,從而消除微電子等行業對水環境的污染。李榮斌表示,用這套“變廢為寶”技術生成的金剛石涂層多孔電極具有尺寸大、催化性能佳等很多優點。由于麥稈、蘋果渣等“原料”取之不竭,制備成本很低,實現產業化后,與目前使用的硅材料電極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通過今年啟動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們將優化這套技術,爭取讓它早日走出實驗室,為環境治理出力。 ”李榮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