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工具工業不僅是先進制造技術的載體和機械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和基石,同時還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事業的戰略性產業。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機床工具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初步在世界機床工具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
現代化水平不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一項有關中國工業現代化水平測評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國機床工具工業的現代化水平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27.65%。該課題研究主要從機床工具工業的總體效率、技術先進性、國際化程度、產業組織合理化程度等方面,對中國機床工具工業的現代化水平進行綜合測評。就具體指標而言,在機床工具工業效率方面,選取了人均營業收入作為衡量生產效率的基本評價指標,在機床工具工業技術先進性方面,選取了R&D投入強度和產量數控化率作為基本評價指標;在機床工具工業國際化程度方面,選取了出口占總產量的比重作為基本評價指標;在機床工具工業產業組織合理化方面,選取了單個企業的產量作為基本評價指標。同時,在測評中還選取了一些輔助指標進行補充。關于基本指標的參考值,主要是根據近年來機床工具工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確定的。通過對機床工具工業現代化各項指標參考值的確定和中國各項指標的分析,根據機床工具工業現代化水平綜合指數計算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中國機床工具工業現代化水平的綜合指數。我們根據具體現實指標、參考指標的數值,以及相應的權重進行直接計算,得出我國的機床工具工業現代化指數為27.65。
可以看出,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在總體效率、技術先進性、國際化方面還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分別相當于國際先進水平的6.20%、32.80%和21.20%。因此,未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該行業從工業化階段向工業現代化階段的跨越。
需求導向+創新
需求導向是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實現跨越的路標。機床工具企業的技術趕超行為也具有很強的需求導向性質,從日本機床工業技術趕超經驗來看,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差異并不是來自于它們使用的基礎技術的差別,而是反映了2個市場的企業在數控機床設備設計創新方面的分歧,而產生分歧的原因正是2個市場的需求結構差異,日本的市場需求誘導企業將數控技術的主要開發方向確定為制造靈活和勞動成本節約,而不是像美國企業那樣提高設備的精確性和重復使用性,從而使自己的機床工業在世界上占據了應有的地位。
另外,需求導向還表現在機床工具企業與客戶的互動和學習上,實際上,這其中就蘊含著企業更具針對性的創新路徑選擇。就我國機床工具企業而言,抓住本土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創新,就顯得更為客觀和現實。從國際經驗看,這種互動不僅表現在設備供應方和需求方的信息交流,而且表現在更高層次的機床工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聯合研發,事實上,聯合研發已經成為機床工具工業創新活動的一個趨勢。德國1999年曾針對制造業創新活動展開過一項名為ISI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Survey的大規模調查,數據顯示,52%的機床企業與客戶開展聯合研發。
從機床工具工業創新的要素來看,盡管在研發能力方面,我國企業同跨國公司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對本土市場需求的了解程度、市場開拓能力等方面卻存在優勢。因此,我國企業在創新戰略選擇上,要采取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戰略,要充分利用這方面的資源優勢,滿足本地需求,在把握市場機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技術供給能力,提升機床工具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值得強調的是,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過程的同時,需要處理好技術引進和創新的關系。自主創新本身并不意味著就不需要技術引進,而是要通過引進,綜合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實現創新。例如,日本在引進技術方面就很注重對國外新研制的探索性技術專利的引進,然后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再研發,最后再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去,這是日本引進技術取得成功的關鍵。另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機床工業發展中也曾經提出“1號機進口,2號機國產”的技術引進口號。實際上,日本就是通過在大量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開發出自己的技術。
另外,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在創新的重點上,還應該針對產業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目前,在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發展中,數控系統、刀庫和機械手、數控刀架和轉臺、主軸單元(含電主軸)、滾珠絲杠副和滾動導軌副、高速防護和數控刀具等數控機床的關鍵功能部件還是依賴進口。事實上,美國和日本在促進機床工具工業發展上,都采取了“以法促創新”、“以政策促創新”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展開技術創新,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