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底“五個清單”向社會公布,年底前“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網全面運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與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機構互惠共贏新模式,爭取產...
3月底“五個清單”向社會公布,年底前“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網全面運行;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與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機構互惠共贏新模式,爭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突破100億元……這是剛剛結束的市委十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市委、市政府對今年的改革工作作出的新部署。率先改革,率先取得成果,率先取得經驗,率先在全省推廣,這是省會的責任,是鄭州人民對全省人民的擔當。
2014年,我市著眼于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持續深化提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級行政審批職能承辦處室由改革前的117個減少到40個,在全省率先啟動“五單一網”制度改革,行政審批效率整體提速60%以上。
持續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在全國首設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以“共保體”模式支持科技型企業為突破和帶動,破解小微企業“三難一貴”融資問題;著眼于提高政府性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市屬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等工作,改革紅利得到不斷釋放。
李克強談改革
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
鄭州實踐 鄭州是新絲綢之路最佳橋頭堡
2014年河南省新聞界迎新春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鄭州是最佳點。
對于這一點,鄭州在力證。一趟趟穩定開行的鄭歐班列一路向西,與中亞、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密切相連;開行多年的“五定班列”向東“借港出海”,讓連云港、青島等海港,成為了自己的出海口。借助于此,鄭州的物流觸角,已經延伸到了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
2013年7月18日,首班鄭歐班列開行,運輸范圍覆蓋歐洲14個國家36個城市,運行時間比海運少25天左右,而運費比空運低20%至80%,迅速成為亞歐兩洲之間高效物流大通道。截至去年底,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了100班,貨運量、滿載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位列中歐班列第一,基本實現了“線路多元化、貨源多元化、出境口岸多元化、多式聯運”的“四多”目標,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運輸方面的分量越來越重。
依托鄭歐班列,鄭州國際陸港正在建設之中,保稅物流區、多式聯運集疏中心、國際陸港聯檢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際陸港商務中心、菜鳥(中國)智能骨干網……一大批正在建設中的項目與鄭歐班列一起,構建了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和營商環境,向著“買全球、賣全球”的戰略目標強勢邁進。
李克強談“一帶一路”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
鄭州實踐
七大主導產業
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超八成
2014年,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完成2160億元,增長13.3%,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7%。四大戰略性產業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到42.3%,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首次超過高耗能產業,標志著我市工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
圍繞產業轉移、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做“加法”,立足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做“減法”,依靠科技創新添動力、增活力,我市堅持擴大優質增量與調整優化存量并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轉型邁出堅實步伐。眼下,鄭州工業結構正發生著顯著的變化。
加快打造全國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力爭產值達到3500億元,著力打造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全國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力爭汽車及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2600億元;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超硬材料、新型耐材等產業優勢,加快培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業態,力爭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
新的一年,我市將突出抓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圍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5千億級汽車及裝備制造基地和6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成長服務業,加快構建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
李克強談
經濟轉型
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