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晶硅供應缺口巨大,大量的多晶硅原料需要依賴進口。由于受到政策、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等諸多瓶頸約束,面對國內多晶硅稀缺的現狀,國內多晶硅企業卻大多處于“看著眼前巨大的市場蛋糕卻無權分享”的狀態。隨著光伏產業發展的步伐加速,國內光伏企業對多晶硅的生產需求更加緊迫,多晶硅企業也正在積極尋找破解“困局”的出路。
長單解決供需矛盾
近期,多晶硅現貨價格不斷攀升,光伏下游企業被動接受,最終將導致組件成本大幅提高,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有悖于光伏價格下降與光伏產品得以普及的整體發展趨勢。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國內多晶硅的產量在1.6萬噸左右,需求在2.3萬噸左右;預計今年國內多晶硅的產量將實現翻番增長,達到3.5萬噸左右,但是今年的國內需求卻已經達到5萬噸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國內多晶硅行業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但在國內多晶硅現貨市場價格不斷攀升之際,國際上多晶硅價格卻相對穩定沉寂。
中國光伏聯盟相關人士在接收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在引導多晶硅市場規范的同時,不妨吸收國際公司的通行做法。他說:“當前,國際主要多晶硅廠家為了長期戰略合作需要,主要以長期訂單為主。這主要由于國外多晶硅企業產量較高,長期訂單有利于量產調度,降低庫存壓力;其次是歐美國家電池片制造廠由于制造成本高,紛紛將制造業務向亞洲地區遷移或以代工方式生產,使得本國對多晶硅現貨市場需求下降;另外,電池制造企業產能規模不斷擴大,急需通過長期訂單穩定來料供應。我國有些多晶硅企業由于投產不久,產量規模不大,尚未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以現貨居多,價格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而長期訂單則多是定期更新,在目前多晶硅市場大幅上漲的情況下,長期訂單的低價優勢較為明顯。”
該人士還提到,我國政策也應該給多晶硅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他說:“在目前我國電池組件大量依賴出口的情況下,將無法對進口多晶硅進行提收關稅以平抑價差,因此需政府對多晶硅行業適當引導,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布局,提高我國多晶硅產品競爭力。”
多因素制約行業發展
當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輪快速發展期,許多國內光伏企業宣布擴大其多晶硅業務的產能,但是限制國內多晶硅產業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李勝茂表示,首先,多晶硅的一些關鍵生產設備還需要大量進口,極大地推高了多晶硅行業的生產成本,這也是國內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相關技術的掌握程度還不夠。目前真正掌握改良西門子法的國內多晶硅企業并不多,能夠實現閉環式清潔生產的企業則更少。此外,相關部門的多晶硅產業發展規劃比較模糊。業界與政府在關于國內多晶硅行業產能是否出現過剩的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多晶硅行業一直缺乏明確的發展規劃。
同時,國家政策對多晶硅產業發展也缺乏有力支撐。國家發改委于今年出臺了《關于清理對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等問題的通知》,從6月1日開始,對我國多晶硅企業享受的優惠電價政策予以制止。而在我國多晶硅生產中,平均綜合電耗約為160-200度/千克,電價成本占據總成本比例超過30%。多晶硅優惠電價政策的取消,必然導致多晶硅生產成本上漲,這也是我國多晶硅價格上漲的因素之一。
國內多晶硅如何走出困局
面對諸多發展瓶頸,國內多晶硅行業如何走出困局?李勝茂說:“首先,政府部門要在自身調研和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個多晶硅行業的發展規劃,以便有序引導國內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其次,多晶硅生產企業要切實提高相關技術水平,加強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增強多晶硅產業布局的地域適應性。最后,多晶硅行業要廣泛推行以銷定產的經營模式,使市場供求總體保持平衡。目前國內用硅量較大的光伏電池組件企業,基本上都與幾大多晶硅生產企業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光伏聯盟的相關人士指出了更明確的方向。他說:“首先應鼓勵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壯大發展規模。”這位人士指出,多晶硅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從國外多晶硅行業的發展經驗看,大企業在產業發展中將占據了主導地位,只有通過大企業對技術和生產規模的持續投入,才能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應鼓勵我國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的多晶硅企業依靠技術進步、優化存量、擴大發展規模,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競爭。
要鼓勵多晶硅項目到西部資源能源豐富的地區落地。”他說,多晶硅生產提純所需的能耗較高,目前電力成本約占據了多晶硅成本的30%-40%。我國西部地區石英礦儲量高,能源資源豐富,電力成本較低,非常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實現能源的就地轉換,提高能源產品的附加值。在新疆等西部地區發展多晶硅產業發展,也是響應國家西部地區大開發的號召,有利于獲得政府部門的差異化政策支持。
“應該鼓勵國內多晶硅企業兼并重組。”他解釋道,相對于長期以來,國際市場中多晶硅主要由七大廠家供應,目前我國已投產的多晶硅企業在40家以上,一些企業存在能耗高、排放大等問題。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多晶硅資源,實行集約化開發經營。鼓勵生產成本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兼并改造效益不佳、生產存在問題的多晶硅企業。我國多晶硅產業起步于2005年,在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內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勢必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政府應盡快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自國務院出臺了38號文《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以來,多晶硅項目的技改、新建、改/擴建等審批變得十分嚴格。光伏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亟待通過出臺多晶硅準入條件,明確多晶硅行業新準入標準,引導技術水平先進、生產能耗低的多晶硅項目落地,增強投資者信心,確保我國光伏產業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