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限電限產以及充裕流動性的支撐下,金屬價格普遍攀高,銅、鉛、錫、銻、鎂、錳六種金屬均已經處于年內最高價位區間。雖然廠家后市看漲預期依然強烈,但對于終端而言,成本的明顯增加已經讓他們采購開始謹慎。
根據“我的有色”網報價,繼10月底突破18000元/噸的階段性高位后,目前上海地區品位99.7%電解錳主流成交價格已經攀升至188000元/噸,再度創出金融危機以來的價格新高。電解鉛同樣水漲船高,目前國內鉛價已經突破18000元/噸,創25個月新高。此外,銅、錫、銻、鎂等金屬也同樣屢屢向上突破,在年內的最高價位區間運行。
金屬價格的一片大好與節能減排工作在各地的開展及流動性的推動密切相關。據悉,在目前河南的鉛業限產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下,江西又開始了新一輪拉閘限電。江西金德鉛業電解鉛生產線自本周起限電一周,影響的產量為600-700噸。
而電解錳的原料錳礦石以及碳酸錳也正在因為整頓或者限產原因受到限制。加之貴州等地的枯水期即將到來,生產企業也因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統一上調電費而面臨成本上升壓力。這無疑讓漲價又多了一層成本支撐因素。
此外,在本輪通脹預期的帶動下,流通領域的炒作也讓價格節節高升。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后期資金面上的炒作可能會使金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甚至再度攀上新高。
但是,在價格創出階段性高位后,下游壓力也逐步增加。“我的有色”分析師雷小方向記者介紹,電解鉛占了其主要下游應用行業蓄電池生產80%的成本。雖然目前正值蓄電池消費旺季,廠家訂單飽和,但鉛價的大幅拉漲還是讓下游企業壓力驟增,不少采購經理選擇觀望后市,采購謹慎。終端需求的漸趨疲弱會讓價格進一步沖高遇到阻力,只有類似馳宏鋅鍺、株冶集團等廠家生產的品牌鉛價格依然十分堅挺。
而電解錳的行情也被認為幾乎全由貨幣因素推動。“上游廠家成本雖然有所增加,但肯定比不上現在產品價格的上漲,因此他們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增厚。但是下游的采購并沒有明顯釋放。”“我的有色”分析師姚念標向記者表示,真實需求若無法跟進,錳價或將面臨一段時期的盤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