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我國是發展中的貿易大國,資源豐富。我國貿易國際地位正在增加,貿易逆差出現新視角。11月30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出席在南京舉行的第五屆中歐工商峰會。溫家寶在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國不追求過大的貿易順差,為了緩解雙邊貿易不平衡的矛盾,已經派出多批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開展經貿活動,今后中方還將繼續采取措施積極擴大自歐的進口。”
在此次中歐工商峰會上,貿易順差再一次被搬上了臺面。大多數傳統五金貿易老板認為出口為了創匯,順差是好事,逆差是壞事。這一觀念長期主導著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其實,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長期的貿易順差。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并非都是好處。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并非都是壞處。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進口貿易總值大于出口總值,俗稱“入超”,即“貿易逆差”,或叫“貿易赤字”;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
當前,中國雖然在美國市場上取代亞洲的一些份額而成為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但是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亞洲的主要進口市場正在成為趨勢。分析認為,近年來亞洲國家向中國出口的速度高于從中國進口的速度并保持了順差。
我國五金行業出口貿易,還需企業自身下功夫,向先進技術靠攏,創新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