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好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整車公司的機會在減少,并購零部件企業的機會之窗也在不斷縮小。
咨詢機構科爾尼全球合伙人馬丁·霍本薩克(MartinHaubensak)博士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做出上述表示。
霍本薩克認為,與整車領域的收購一樣,隨著全球汽車行業回暖,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海外并購機會也在減少,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2010年一季度,德國大眾、美國通用等汽車公司均實現了20%以上的全球銷量增幅,顯示全球汽車市場出現了明顯好轉。
科爾尼董事戴加輝博士解釋說,一方面,大的產業投資基金會加快收購步伐,一些技術前景好、但是暫時面臨財務困難的公司會是它們的收購目標;另一方面,一些大的全球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挺過危機之后,也會加速其對競爭對手的收購。
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公司又興起了一輪海外并購。北汽集團收購通用薩博的全部知識產權,吉利集團從福特手中買下沃爾沃轎車全部股權。此外,中國最大汽車公司上汽集團也計劃與通用汽車合作,共同開發印度市場。
包括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內的多數汽車界人士認為,2010年以后,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的好轉,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整車公司的機會在減少,但收購零部件公司的機會會增加,中國企業可適時進行零部件領域的收購。
“機會確實存在,但是并購之窗在縮小。”霍本薩克說,中國整車公司更應該重視本土零部件企業的成長,因為未來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一樣會加劇。
根據科爾尼最近針對全球200多名汽車零部件高管做的一份調查,近三分之二的被調查對象看好中國零部件市場的發展,并希望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大部分被調查高管認為,在中國建廠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供給中國本土市場,還可以用于出口海外市場;而對于已經在中國建廠的企業來說,他們認為在中國實現其核心產品的本地化,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