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是稀土王國,但贛南也有過“坐擁金山愁飯吃”的歷史。如今,贛南的稀土產業正在裂變,南方的稀土重鎮正在崛起。
回憶過去的稀土開采熱潮,當地人用“豬八戒吃西瓜,吃一半扔一半”來概述。由于亂采亂挖嚴重,稀土曾賣出了泥土價,上世紀末,該市稀土產業曾一度負資產。但現在,開采的量雖然少了,產值卻反而上升。
轉折點始于2004年。這一年,贛南著手稀土資源的整合,并組建了贛州稀土礦業公司。“贛州所有采礦權的化零歸整,實現了全市稀土開采、加工、經營和管理的統一,從而使得贛南地區稀土亂采濫挖的現象有了根本性的改善。而稀土礦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又促進了贛州稀土產業的發展。”贛州稀土礦業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稱。
記者從贛州市工信委獲悉,贛州已成為南方稀土行業發展最成熟的地區,目前擁有離子型稀土分離能力超過3萬噸,同時稀土金屬產能約1萬噸。今年上半年,贛南地區稀土主營業務收入64.47億元,同比增長82.83%,產值僅次于包頭。
更為重要的是,贛南稀土產業的增長方式在改變,贛州五礦就是代表。
五礦集團此前在贛州的投資中,雖然近乎清一色的以稀土氧化物為主,但它卻能借助貿易優勢,賺取了豐厚的利潤。由此,五礦集團也就有了變相豪取稀土資源之嫌,這也被外界視為是贛州2008年“斷貨”五礦集團稀土礦的重要因素。不過如今,五礦集團在贛南地區的稀土產業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今年7月,五礦集團所屬的五礦東林照明(江西)有限公司順利投產,這標志著中國五礦建成了一條稀土分離、發光材料生產、稀土節能燈批量制造的完整產業鏈。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擬在5年內投資20億元建設稀土燈用熒光粉、稀土節能燈和稀土永磁材料等項目。
熒光粉生產必然會產生一些廢棄物。江西華科、龍南中利等再生資源開發企業從中看到商機,先后上馬稀土熒光粉廢料綜合回收利用生產線,達到了稀土熒光粉廢料年處理能力1500噸的產業規模,初步形成稀土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目前,贛縣地區的稀土產業已經延伸至釹鐵硼、儲氫材料、稀土合金等。雖然稀土資源有限,但通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贛縣的稀土產業會呈現幾何式的增長。”贛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坊榮對記者如是說。
在贛南采訪途中,記者發現,各市區依據自身的優勢,實行差異化和集約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如贛州經濟開發區憑借已有的釹鐵硼產業的優勢,提出了打造稀土磁性材料和永磁電機產業基地的設想;而龍南則倚重重稀土的特性,將稀土發光材料和綠色照明產業視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當地政府希望改變過分依靠資源的粗放式經濟模型,正在以贛州稀土礦業公司為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稀土深加工產業。因此,業界認為,贛州有望繼包頭地區之后逐步建成又一規模龐大、鏈式運作的稀土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