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而化工裝備的景氣程度又與石化業的投資發展密切相關。金融危機使持續幾年高速發展的化工裝備業跌入谷底:項目建設停滯,市場需求低迷。在國家4萬億元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強力刺激下,一批重大石化項目投資建設,使裝備業沒有出現大的滑坡,但在裝備出口等方面還是降幅不小。
在此背景下,中國化工裝備協會理事長張聲判斷,化工裝備業的下一個高峰期可能會出現在2016年前后。
這樣的判斷基于對石化行業調整周期的分析。為實現科學發展,當前石化行業正在大力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科技進步,加快增長方式轉變。但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去庫存、去產能化都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石化行業的結構調整將持續若干年。由于裝備業相比石化行業景氣周期有一定的滯后性,由此推斷出化工裝備業的下一個發展高峰期。
挑戰中往往蘊藏著機遇。當前,化工裝備制造業應順應石化行業調整振興的潮流,扎實練好內功,在石化產業的調整振興中抓住機遇。
張聲指出,裝備制造企業要加強科技創新,加快產品結構調整。要力爭形成一批“以我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提升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目前,化工裝備正逐步朝大型化方向發展,裝備制造企業應努力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減少手工操作,提高制造能力。
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迫切需要提升工藝設備水平,這給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帶來了機遇。比如,化肥行業盡管產能過剩現象比較突出,但采用先進潔凈煤氣化技術的新型煤頭化肥企業仍頗具競爭實力,應成為裝備業關注的重點之一。同時,產品的研發生產要適應市場需求,這就要求企業有預判和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
今后,在石油化工裝備領域,應重點自主開發為大型煉油、乙烯、油氣儲運等項目配套的高端裝備。在化肥和煤化工裝備領域,應自主開發以干煤粉氣化,冷、熱、電相結合的大型合成氨成套技術和裝備,以及低能耗的汽提法尿素成套技術和設備,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裝備制造企業要積極發展高效、節能、低(零)污染的優勢產品及清潔制造技術,逐步淘汰落后產品及制造技術,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集中地。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為參與國際競爭,企業要盡快取得應有的資質,必須符合國外各類產品的安全要求。企業應通過參與競爭提高管理水平,積極做好市場推介工作,提高市場認知度。
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必須加強人才的培養,吸引并留住核心員工和關鍵員工。為適應產品開發和發展的需要,化工裝備企業一方面應加強內部員工培訓,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行業和社會有關技術、管理和市場知識的培訓,并加強人才儲備。此外,企業還要嚴格內部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
“2010年對化工裝備制造業而言依然比較困難,但形勢將不斷向好的方面發展。只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技術創新,增強行業國際競爭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績。”張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