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境內石材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石材工業的條件。2003年以來,在市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我市石材工業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落后到先進的轉變。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八大石材集中產區,規模以上企業100多家。鋸機總量為720臺,生產各種石材2500萬㎡,銷售收入突破10億,從業人員達到8萬多人。石材業集群發展已初具規模。我們的作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石材工業集中區,搭建發展平臺
生產要素的集中是工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為了解決好基礎建設問題,我們主要抓了三個方面:一是規劃先行,定位布局。為了促進全市石材工業有序發展,黃岡市各級政府,對石材工業進行了清理整頓,實施關“小”、并“大”的決策,全市先后關閉和淘汰了100多家小礦山、小企業。與此同時、麻城、團風、浠水、蘄春等重點石材產區,結合實際就本區域石材工業發展方向、目標、以及產品定位等進行了專題研究,并邀請武漢理工大學進行了科學規劃、作出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如麻城市重點發展“麻城白”石材系列產品,力爭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石材產業集群基地,團風但店則以工藝石材為主,產品主要銷售海外。浠水蓮塘、蘄春獅子則重點開發中低端產品。向市政建設方向發展。有了政府的規劃,石材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二是因地制宜,建立鄉鎮石材集中區。主要是將石材加工園區設在“口子鎮”或中心鎮。既有利于就地取材,又能充分利用農村富余勞動力。既可以解決土地“瓶頸”問題,又可以使其發展為產業集群,既可以綜合利用資源、又可以充分發揮群體效應。如麻城市白果麻溪河石材工業走廊、團風但店石材園區、浠水蓮塘石材工業園成功的典型充分說明了這點。三是市場運作、實行社會化大分工、大協作。黃岡市各級政府在園區建設中十分注重專業化協作,培植產品上、下游鏈條。在園區內有專業礦產公司,專業運輸車隊,專業的社會服務機構,功能比較齊全。
二、實施跨越發展戰略,推進技術進步
黃岡石材工業近幾年之所以能實現快速和跨越式發展,并保持著較強的發展后勁,主要得益于“三抓”的工作思路。一是抓招商。各級政府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石材工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注重招“大企業、大投資、大品牌”的項目。全市規模以上的企業共100多家,其中80%以上是外來的,投資總額達20多個億。今年上半年僅麻城市一家就有六戶外來石材企業落戶,投資額為2億元以上。福建南安明東石材在麻城投資達億元以上。外來的企業不僅只帶來了資金,更重要的帶來新的理念和本地觀念的轉化,促進了黃岡石材業的集群發展。二是抓龍頭。團風但店石材工業區始終抓住龍頭企業不放松,充分利用1702礦的資源優勢,堅持走工藝石材之路不松懈。春發石材公司上半年投資1.2億元搞工藝石材項目,打造和提升石材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麻城杰誠蘄春德高兩公司相繼投資近千萬元開發異型材和裝飾材料.三是抓“名片”做“品牌”。2008年,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麻城市“中國花崗石之鄉”,湖北省石材工業協會授予團風但店鎮 “湖北石材之鄉”的稱號,兩地政府2008年以來就如何用好“名片”發揮其較益,做了大量地宣傳工作,目前“磁吸”效應已開始顯現,沿海地區和知名企業已紛紛到兩地聯系投資事宜,落實投資開工的已有7家。當前,就石材工業而言,有優勢資源,沒有優勢的品牌,它始終是處于初級階段,這一點是黃岡各級政府和石材業的共識。麻城市政府為此已率先打出了“麻城白”的品牌,商標注冊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麻城白”既能進入國家殿堂之中,又能走入百姓千家。
三、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改善發展環境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石材工業產品需求偏緊,企業感到困難,為了與企業共度時艱,確保石材工業增長,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問題,各級政府一是加強了石材工業的體制機制建設,成立了石材工業協會,并掛靠建材工業主管部門。主要職能是聯系政府,服務企業。較好地解決了企業各種實際困難和共性問題。二是改善發展環境。實行稅收融資優惠政策,停止行政性收費,為企業提供高效、專業、貼心的服務。創造安商、親商、助商的合諧發展氛圍。由于政府扶持政策到位,今年的客商投資戶數,各項經濟指標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先生曾經說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必定是低碳增長方式,石材工業的發展正符合這一要求,石材產品只是物理形態的變化,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關鍵是要搞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節能環保,走循環經濟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