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太大影響,日本普利斯通與住友橡膠等大型輪胎制造商正在同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尋求將原裝輪胎定價與原材料價格掛鉤,設定一種更為合理的產品定價機制。據了解,輪胎制造商提出的定價標準建立在合成與天然橡膠以及化纖等5種材料價格的基礎之上。在這一機制下,每6個月或12個月將進行一次輪胎定價。這種產品定價協調機制為零部件企業緩解原材料上漲壓力提供了一種借鑒模式,在我國這一機制是否同樣可行?尤其在今年3月初,鋼材價格普遍上漲的背景下,國內零部件企業能否借鑒國外同行經驗?
東風德納車橋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業務拓展部部長張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整零關系中,非常有必要設定產品定價協調機制,但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雙方共認的成本構成和收益協議。
“國內可以借鑒這一機制。如果不做這方面的努力,把漲價壓力都轉嫁給供應商,將導致供應鏈斷裂,發生致命的供應商體系崩潰危機。”張苓介紹,東風德納車橋正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并在2008年原材料漲價過程中得以運作。供需雙方通過建立價格變化成本模型,達成調整協議,達到調整范圍后就根據模型測算調整價格幅度。
產品定價權是整零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張苓認為,在目前我國整零關系中,零部件企業的地位相對被動,零部件企業在產品定價中缺少話語權。如果零部件企業與整車企業間形成一種如上面所述的固定的定價協調機制,將非常有利于零部件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成都川安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冬平告訴記者,來自原材料價格方面的風險成本,通常只能通過企業內部消化解決,如降低企業內部管理費用等。成都川安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銷售汽車底盤懸掛、轉向橫直拉桿總成、接頭總成、前軸支臂總成、橫向壓力桿總成、后軸總成、中央桿臂襯套總成、拉力桿總成等,其產品主要為河北長安、南京長安、東風渝安、奇瑞等整車企業配套。企業對鋼材、橡膠材料的價格波動非常敏感。
王冬平認為,近兩年,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生存環境趨好,特別是作為整車企業的核心供應商,整車廠在產品價格上也開始考慮零部件企業的利益。“在這方面,長安做得較好。近兩年由于原材料漲價幅度較大,企業對零部件企業進行相應的價格補貼。”王冬平告訴記者,前年企業為長安供貨2000多萬元,考慮到當年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大,長安方面給予其價格補貼300萬元。
不過,王冬平認為,日本企業的這種產品定價協調機制也要因人而異。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整車企業對其零部件供應商的管理非常精細。在產品定價過程中,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的成本核算精細到包裝材料等廢料回收的成本。這樣嚴格的成本控制,讓其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因此零部件企業對原材料漲價更為敏感。王冬平表示,國內整車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的管理相對粗線條一些,零部件企業在應對原材料漲價時的余地較大,而且國內整零關系雖不太規范,但雙方應對市場變化的手段較為靈活。
王冬平認為,目前我國實行定價協調機制還存在一定阻力。國內零部件企業眾多,對整車企業而言,管理成本太高,耗費精力太多。“實際上,很多零部件企業在產品定價時,已經考慮過原材料漲價因素,如果原材料漲價幅度在10%左右,一般零部件企業是可以消化掉的。”王冬平說,“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不同的企業,影響也不盡相同。大量應用漲價原材料的企業受影響就比較大,但對此種原材料用的較少的企業影響要相對小的多。”
另外,零部件企業自身實力和對整車廠的重要性,也決定其在產品定價中的議價能力。整車企業對一些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很重視,甚至會主動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王冬平認為,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格局的變化對雙方關系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