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材市場整體價格仍在繼續下降,很多商家仍持悲觀態度,甚至暫停交易。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我國鋼鐵業價格的下跌,鋼鐵生意社分析我國鋼鐵價格的下跌,即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也受經濟因素的制約。
政治因素
我國重大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加快鋼鐵行業的重組和整合,這一政策的出臺,加快各鋼廠的產業結構天正,淘汰落后產能。但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一些在重組之內的鋼鐵公司,仍舊走落后產能之路,使本就過剩的鋼鐵,又增加庫存。國家還需加強政策的實施力度,以達到十一五計劃的標準。
經濟因素
一、2010年6月20日央行央行宣布推進人名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幾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序推進,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一利好政策,帶動了鋼鐵乃至整個大宗商品的相好發展,但是這對于久處低溫的鋼鐵行業來說,只是九牛一毛的力量,根本無法扭轉乾坤。
二、隨后財務部和商務部又發布對406鐘商品取消出口退稅,其中涉及鋼材產品的稅號多大48個。這使我國的鋼鐵企業陷入了“內憂外患”的不利境地。鋼鐵的回流,市場負擔加重,這也將大大加重鋼鐵企業的負擔。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將對鋼鐵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部分政策近期看加劇了鋼鐵市場的壓力,增加鋼材的庫存,市場價格也處于不堪狀態。但這也將加快我國鋼鐵行業的調整步伐,淘汰落后的政策方向,是我國鋼鐵行業加速洗牌、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市場動態
全國鋼材庫存高達1600萬噸,市場經銷商說,六月份很多公司都是再賠錢出貨,每噸越要虧損兩三百塊錢。這樣的虧損態勢,讓很多經銷商左右為難,如果按目前的市場價格賣貨,經銷商就要承擔價格倒掛帶來的虧損,如果不賣貨的話,不僅長期客戶保不住,而且會造成很多經銷商的資金緊張。
而市場的采購情況也是相當冷淡,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0%的成交量。
國內鋼材市場弱勢運行、下游行業觀望情緒漸濃,隨著鋼鐵行業進入季節上的淡季,七月份我國鋼材的價格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