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建設新疆烏魯木齊國際能源城規劃綱要(初稿)》(以下簡稱《綱要》)已編制完成,目前正由項目專家組進行評審,預計今年年底前將上報國務院審批。
根據《綱要》,新疆國際能源城將建在烏魯木齊市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規劃面積為30.8平方公里,擬通過國際能源城投資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首期將到位投資20億元,一期預計需要引資300億元。據專家組初步匡算,這將為新疆經濟年均貢獻1000億元以上。
“目前該項目的初步設想已經得到中央的認可,最終能夠獲得審批是可以肯定的,” 作為該項目的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信心十足:“現在專家組正在討論,三家油企也需要從專業角度對個別項目進行細化。”
《綱要》提出,國際能源城將建設成為集生產、裝配、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基地,并最終形成六大支柱產業,包括能源資源開發生產產業,能源深度加工增值產業,能源管道運輸產業,能源安全生產的機械裝備產業,能源鉆采裝備、煉化設備、新能源設備等制造業,能源戰略儲備產業。
徐逢賢認為,《綱要》獲得批復以后將會為新疆地區帶來大量投資機會。中石化、中石油(10.67,-0.04,-0.37%)、中海油都已經開始前期投資,在西部地區尚屬空白的機械裝備產業將迎來嶄新發展。而能源生產的安全裝備等一批制造業將可以通過能源城進入世界市場。
能源城建立以后,北面亞歐大陸橋沿線將形成以烏魯木齊市為核心城市,向西經石河子形成城市帶;同時與俄羅斯、中亞五國建立經濟合作區。南面將以庫爾勒市為核心城市,向西經喀什形成城市帶,并同西亞國家建立經濟合作區。
繼資源稅改革試點啟動后,新疆發展再次迎來利好信號。昨日記者獲悉,《建設新疆烏魯木齊國際能源城規劃綱要(初稿)》(以下簡稱《綱要》)已編制完成,目前正由項目專家組進行評審,預計今年年底前將上報國務院審批。
《綱要》明確了新疆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即建設成為西部國際交通運輸中心、西部國際能源貿易中心、西部能源裝備制造業中心、能源儲備及能源產品深加工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
項目籌備規劃組成員之一的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新疆國際能源城的規劃建設,將使新疆成為中亞能源富礦向東亞相對發達國家和地區輸出的重要樞紐,不僅有利于緩解我國緊張的能源形勢,還將使新疆板塊成為區域經濟主題投資下的又一個新熱點,大幅度提升新疆經濟總量,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
地理得天獨厚
解能源之困必由新疆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據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有50.6%依靠進口,僅有49.4%依靠國內生產。中國消費了世界上超過10%的能源,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針對切實的能源形勢,我國提出了“油源多元化、地理布局合理化和能源供需國際化”的原則,為全面構建國際石油和能源貿易安全體系明確了方向。
在這一發展方向上,新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疆的能源資源占全國儲量的30%左右,但我國的能源產業布局方面,過去更偏重于東部沿海地區。2009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力爭在2011年形成20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11個百萬噸級乙烯基地。與此同時,自2009年起,我國成品油戰略儲備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這兩方面既為新疆國際能源城的建設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據,也指明了國際能源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建設方向。 ”在徐逢賢看來,除自身能源資源儲量豐富外,新疆擁有漫長的國境線,向北和向西分別與俄羅斯、中亞地區接壤,向南則與西亞地區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毗鄰。2009年,我國從上述五國的原油(78.84,-0.02,-0.03%)進口量超過11380萬噸,約占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63.9%。
“國際能源城的建立有利于我國借助地緣優勢,開發俄羅斯、中亞五國的油氣資源,形成每年4000萬-5000萬噸的石油供應能力,促進能源區域性國際市場的形成。”徐逢賢認為。
軟硬環境不斷完善
新疆國際化只差引資
根據《綱要》,新疆國際能源城的選址將在烏魯木齊市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規劃面積為30.8平方公里,擬建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將建設成為油氣、煤炭、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產業貿易服務、裝備研發、制造、倉儲、銷售、運輸等綜合基地。從能源貿易服務入手,逐步向能源裝備制造、能源產品加工等擴展,形成五大中心產業。
言區域經濟必談新疆,新疆板塊已成為區域經濟近年來的一個重要話題。在一輪又一輪的利好消息之后,一方面是企業的摩拳擦掌,另一方面相關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從“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到近期剛剛公布的新疆“四縱四橫”鐵路骨架3100億元投資計劃,作為樞紐功能的必要通道正在打通。
政策方面,整個新疆地區也不缺乏國家支持。今年5月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中提出了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在新疆率先進行資源稅費改革;對新疆困難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十二五”期間新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比“十一五”期間翻一番多;鼓勵各類銀行機構在偏遠地區設立服務網點等。
根據專家組的計算,國際能源城的建立首期將到位投資20億元,一期預計需要引資300億元。目前,已有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公司、新疆德隆投資公司以及一家外國投資公司具有投資意向。
然而,資金方面的爭論仍然存在。據了解,油氣提出項目應組成上市公司,資金通過股市進行籌集。而徐逢賢及部分專家卻存在擔心,如果這樣大的一個國家重點項目完全實施企業化運營和管理,其發展方向可能無法與國家規劃完全吻合。
產業結構進一步清晰
區域經濟將迎來跨越式發展
在眾多新疆優惠政策陸續出臺的同時,來自不同行業的投資者也使新疆經濟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方式,除原有的農業和能源兩大支柱產業外,紡織、機電等外來產業不斷聚集。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部分產業發展存在先天的劣勢。
即使是在《綱要》的編制過程中,也存在過爭論,認為應該把南疆農業列入《綱要》的重點產業中。然而專家組最終否定了這一想法。
徐逢賢認為,編制《綱要》的意義在于明確新疆的戰略地位和總體發展方向。目前需要對新疆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和升級,使之進一步清晰。
徐逢賢預測,國際能源城將使新疆成為整個歐亞大陸及東亞地區的能源樞紐地區,可以帶動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能對我國新疆貢獻600億元到1000億元左右的GDP,這樣一來新疆的GDP大約能夠增長20%以上,也就是說國際能源城的GDP將占到新疆GDP的20%以上。這樣利于新疆自治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的優化將提高新疆的對外開放度。商報記者 張涵
相關新聞
新疆探明3處億噸級大型鐵礦資源儲量達5億噸
據新華社電 經過4年時間的勘查,目前新疆地礦部門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礦帶累計探明3處儲量在億噸級以上的大型鐵礦,資源儲量達5億噸,為新疆鋼鐵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礦局總工程師董連慧表示,新疆地礦局自2007年起,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礦帶6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礦產資源勘查,截至目前預測鐵礦石資源量達20億噸,探明資源儲量5億噸以上,累計發現備戰鐵礦、查崗諾爾鐵礦、智博鐵礦3處億噸級的火山巖型磁鐵礦,礦石品位40%-50%。隨著勘查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阿吾拉勒成礦帶鐵礦石資源預測量還將有較大增長。
據新疆地礦局介紹,天山成礦帶是新疆三大成礦帶之一,已發現各類礦產資源136種。根據新疆與國土資源部有關找礦方案,除鐵礦資源外,新疆地礦部門正在西天山進行金、銅、鉛、鋅等礦產資源勘查,目前已發現一些找礦潛力巨大的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