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保護資源和環境入手,確保行業可持續發展
石材行業是一個資源高度依賴型產業。這些年,石材行業快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沒有了資源.我們行業將難以為繼。資源來自哪里?就來自于我們對石材礦山的開采。石材資源的儲量是有限的,要保持石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善待資源,進行科學開采、有序開采和保護性開采。
我國石材礦山開采和加工過程的清潔生產還相對滯后,有很多工作要做:當前,石材礦山廢渣和石材加工廢棄物的處理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石材礦山環境的修復、工廠內部和周邊環境的治理是擺在我們行業和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必須引起我們全行業的高度重視。在我國大力實施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按照清潔生產的要求,做好礦山環境的修復及工廠內部和周邊環境的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現代石材業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石材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也造就了一批有一定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然而,作為我國石材業數量主體的中小企業,還處在傳統石材業的發展階段,石材行業“小、散、亂”的問題還未從根本上解決。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調整結構仍將是石材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從技術結構來看,大量中小企業無論在礦山開采,還是在石材加工等方面所采用的技術水平較低、工藝設備落后,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較為嚴重。可以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通過支持培育一批重點示范產業集群,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逐步走向現代石材業的發展道路。
從產品結構來看,多數企業還是以生產大板、毛光板為主,處在提供石材原材料階段,在石材市場所看到的也大都是石材半成品。從原材料制造業向加工制品業發展,是產品結構調整的一次重大提升。這不僅有利于改變單純追求規模和數量的老路,也有利于提升行業在產業價值鏈中、高端的競爭優勢,實現行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協調發展。如何生產和銷售消費者可以直接使用的制成品,研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這是石材行業值得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從企業組織結構來看,大型石材企業為數不多,行業集中很低,不利于建立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尤其是一些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低劣的小企業不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而且攪亂市場,對于這些企業要依法加速淘汰。行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是一個動態、不斷優化的過程,也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今天的競爭者可能又是明天的合作伙伴。大型企業可以在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尤其是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中大有作為。
既要積極倡導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和諧發展,避免市場過度競爭;又要大力弘揚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提升競爭水平。
三、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契機,推動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低碳是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尤其是這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迫使全球經濟增長方式進行重大調整。發達國家也正在尋找新的替代產業,調整和提升產業結構,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奠定基礎,而低碳產業則正是甚為關注的重點,并將決定下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產業發展方向,孕育繼信息產業之后世界性的又一輪“新經濟”。
我國政府對發展低碳經濟越來越重視,媒體的宣傳力度日益加大,現在消費者的低碳意識已經明顯增強。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關系到億萬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任何產業和企業,如果要具備持續的競爭優勢,其中有一條是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站在時代的前沿,做社會和時代需求的事。
所謂低碳產品,不是某一類特定的產品,而是任何產品都可能成為低碳產品,絕大部分的工業時代的低碳產品是通過比較得來的。石材業是利用天然原料,通過冷加工方式生產建材制品,相對其它傳統建材產品而言,由于不需要燒成工藝且附加值較高,所以其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較少,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少。石材產品可謂我們建材行業的低碳產品之一。
目前,石材產品在裝飾裝修領域所占份額還很小,市場潛力很大。石材行業要在進一步提高礦山開采和加工技術水平,繼續做好節能減排的同時,努力加大對石材行業和石材產品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加強與建筑設計、施工和廣大用戶的溝通、交流,引導消費,促進使用,大力開拓石材產品市場領域。
四、加強行業創新與品牌建設。
石材行業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把設計水平不斷向上提升。同時要在企業品牌建設上加大投入,多創名牌企業。
五、加快行業整合,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尤其在石材市場連鎖建設上要認真學習和總結,把石材市場連鎖與石材超市化經營發展納入到全行業的正規化建設上來,整體提升石材行業綜合競爭實力。學習和和借鑒陶瓷企業的展示展銷經驗,提升行業檔次和形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