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確區分天然鉆石與合成鉆石,印度中央消費者保護局(CCPA)近期召開會議,旨在規范這兩類鉆石的術語使用。該政府機構周二表示,“迫切需要解決鉆石行業缺乏標準化術語和披露不充分等關鍵問題。這些缺陷會導致消費者困惑并產生誤導行為。”
一顆實驗室培育的鉆石及其證書
另一政府機構——印度標準局規定,“鉆石”一詞僅可單獨用于指代天然寶石。CCPA指出,所有實驗室培育的鉆石“無論采用何種生產方法或材料,都必須明確稱為“合成鉆石(synthetic diamonds)”。該局還禁止將合成鉆石與天然鉆石一同分級。
2019年頒布的《消費者保護法》禁止不公平貿易行為,旨在確保鉆石行業標簽透明。中央直接稅和關稅委員會上個月對此進行了強化,要求企業必須明確聲明鉆石是天然的還是實驗室培育的,如果是實驗室培育的,還需說明是采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還是高溫高壓(HPHT)法生產的。
在會議上,政府機構制定了以下指導方針:對所有鉆石進行明確標簽和認證,說明其來源和生產方法;禁止使用“天然”或“真品”等誤導性術語來描述實驗室培育的鉆石;建立認證體系來監管和規范鉆石檢測實驗室。
此外,CCPA補充道,將在不久的將來發布一套完整的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