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是經濟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2024年7月,河南印發了《關于2023年度全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結果的通報》,對考核評價結果居前列的開發區進行了表揚。
河南推進開發區改革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效?各開發區產業布局如何?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提升、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節約集約、開放合作有哪些典型經驗?
9月10日,在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指導下,財立方智庫特別推出《河南省開發區改革成效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了解,《報告》從建設成效、政策背景、產業鏈布局、典型經驗總結四大章節入手,重點分析了河南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28條產業鏈在各開發區的布局情況,全面展示河南省開發區改革取得的成績和效果。
聚焦數量與質量、體制改革進程兩大維度
綜合分析開發區建設成效
2021年9月10日,為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河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河南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開發區整合、擴區、調規、改制。
開發區改革三年以來,河南省開發區優化整合為184個,新設豫東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和豫商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布局。目前,全省工業營收超400億的開發區達到19個,超千億的達到3個,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80%。
開發區體制機制更加靈活,“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管委會+公司”模式基本建立,184個開發區通過新設或政府劃轉等方式全部完成運營公司組建,四至邊界劃定全面完成。
此外,《報告》通過分析各地市開發區數量和一星級及以上開發區數量占比,發現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中鄭州和南陽數量最多,濟源和焦作發展質量較優;現代服務業開發區中鄭州與平頂山數量較多,鄭州、漯河發展質量較優。
重磅推出河南省28條產業鏈開發區布局
全景展示產業集群發展成效
開發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河南省圍繞重點培育的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條產業鏈,形成了鄭州新能源汽車、新鄉起重裝備、漯河現代食品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開發區產業鏈式化、集群化發展態勢愈發凸顯。
為全面展現河南省開發區產業布局,加強產業前瞻性謀劃、系統性重構、整體性提升,《報告》圍繞河南省重點培育的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條產業鏈,梳理了每條產業鏈在開發區的布局,并詳細介紹了代表性開發區的產業規模、重點產品、代表性企業等。
超硬材料產業為28條重點產業鏈之首,以此為例,《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現有規模以上超硬材料企業300余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30家,主要分布在鄭州、許昌長葛、商丘柘城、南陽方城、焦作等地,以鄭州高新區、柘城高新區為代表。
鄭州高新區形成了“技術研發—原料及輔料生產—生產設備制造—超硬材料合成—超硬材料制品”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擁有三磨所、華晶、中鋼、富耐克、中南杰特等龍頭企業。《報告》顯示,鄭州高新區集聚相關企業1838家,規上企業23家,預計2024年超硬材料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柘城高新區形成了金剛石原輔材料、工業級金剛石、金剛石微粉、寶石級金剛石、金剛石制品、鉆石首飾等完整的產業鏈條。2023年數據顯示,柘城縣超硬材料產業年產值超200億元,擁有超硬材料及配套企業128家,規上企業62家,代表性企業為力量鉆石、惠豐鉆石等。
“開發區是工業發展的主陣地,此次在《報告》中重點突出河南省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條產業鏈在開發區的布局情況,主要目的是通過全景展示開發區產業集群建設成效,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財立方智庫相關負責人表示。
六大角度總結開發區改革典型經驗
助力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2023年河南省開發區考評中,從側重規模體量向更加注重產業升級、創新驅動、集約節約、綠色發展等高質量發展要求轉變。
為助力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報告》從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提升、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節約集約用地、開放合作等六個角度入手,提煉開發區改革典型經驗,力圖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通過“三大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招商引資等,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延伸;通過建設專業園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推動開發區基礎配套設施升級。
在創新提升方面,通過開發區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搭建創新平臺等方式提升創新能力,如洛陽高新區推出《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緩解企業融資難題》等20項制度創新成果,鄭州高新區創立“院校機構+賽事展會+產業要素”發展模式。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加強開發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開發區數字化管理與服務能力提升提供保障;通過技改、數字化提升等,加快開發區核心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化平臺建設,提升開發區數字化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
在綠色化發展方面,通過使用智慧監管平臺跟蹤管理企業排污狀況,鼓勵企業使用高效節能設備并實施技術工藝更新改造,提升產業副產品利用率、產業綠色化轉型等方式,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
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通過招商或企業擴規等方式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通過依法收回、協議置換、費用獎懲等措施,盤活低效用地;通過小地塊整理為大地塊、建設小微產業園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率。
在開放合作方面,應發揮開放通道優勢,壯大樞紐經濟;依托開放平臺,深化國內外交流合作;創新貿易開放模式,提升企業貿易便利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