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是20世紀江西唯一一家鎢深加工企業。2003年,原南昌硬質合金廠經成功改制,由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旗下的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按照“高起點、高標準、超常規”的發展思路,該公司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力度,5年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完成了超細碳化鎢、細晶硬質合金混合料、硬質合金鉆孔刀具生產線3項重點建設項目。重點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和市場結構調整,大幅增加高品質、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國內市場銷售,深加工產品綜合銷售量增長率達到14.2%,新增銷售收入32500萬元。現有5000噸仲鎢酸銨、7000噸氧化鎢、3000噸鎢粉、碳化鎢粉、 1000噸硬質合金、600萬支硬質合金孔加工切削工具年生產能力,進入全國硬質合金行業前五強。
2009年以來,南昌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特別是近期組織公司各級干部學習《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公司干部中形成了“順應大勢,強化責任,科技創新,跨越發展”的共識。順應大勢,就是要順應國家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技術改造、扶持重點、企業重組,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大勢,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發展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強化責任,就是要以振興江西鎢業為已任,要在推動江西鎢工業產業結構升級上發揮引領作用,堅決杜絕低層次、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科技創新,就是要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快技術改進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提高產品的加工度,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的發展路子。跨越發展就是要繼續保持好的發展勢頭,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目前,南昌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實現“夯實五礦有色鎢深加工產業平臺,打造硬質合金強勢企業”的戰略目標。
一是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以產業結構升級為主線,向高性能硬質合金和深度加工及精密工具產業發展。與五礦有色國外投資企業、合作股東企業、硬質合金工具企業、主要經銷商進行戰略合作,發展超細(納米)晶PCB棒和高性能棒型材及精密孔加工刀具主導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聯合其它硬質合金企業,尋求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引進關鍵技術及人才,開發可轉位切削刀片、合金球齒、割異型制品等高性能合金產品,實現產品多元化,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利用已有的孔加工刀具資源,開展精密可轉位刀片、精密異型制品等硬質合金深度加工業務,拓展球齒鉆具等其它硬質合金工具加工業務,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力爭3年,結合技術改造,實現主體產業向硬質合金和深度加工及配套工具轉移,基本實現硬質合金和深度加工及配套工具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總銷售收入的50%以上。
二是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步伐。按銷售收入的4%進行研發投入,建立國際先進的超細及納米級碳化鎢粉、超細(納米)晶和高性能硬質合金材料與精密工具研發平臺,建立孔加工工具、高性能精密可轉位切削刀片切削實驗室,提高裝備水平,完善研發手段,努力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施開放式研發基地管理,著力培訓科技骨干,提升公司技術創新與研發水平;展基礎性研究和應用開發性研究,提高材料設計水平,加快新產品開發,提高新產品貢獻率; 尋求與高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社會資源。3年內公司將推進和實施一系列技改項目,以新環保型APT納米化處理工藝取代傳統APT濕法冶煉工藝, 改進超細(納米)級WC粉生產工藝;噴霧干燥混合料制備工藝取代傳統混合料制備工藝,大力推廣現代硬質合金生產工藝技術,不斷提高整體工藝質量控制水平; 拓展硬質合金深加工業務,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孔加工工具生產能力,建立球齒鉆具生產線,將產業鏈延伸至硬質合金配套工具領域。
三是以管理者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實施人才戰略。樹立以能力導向為基礎、業績導向為核心的科學人才觀,建立和完善人才評價體系,以業績為核心,制定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績效評價辦法,設計各類專業人員的晉升發展通道和退出機制;建立和完善選拔任用機制,以用人為前提,制定各類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圍繞吸收、培養、留住、用好人才四個環節,拓展選人用人的視野;建立和完善內部分配制度,以貢獻為依據,制定適應公司發展的分配激勵機制,設計與之相匹配的考核激勵辦法,打破條條框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潛能;以“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國際經營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骨干隊伍、建設一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營銷人員隊伍、建設一支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專多能的技術工人隊伍”為目標,實施人才戰略,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公司長期高效運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