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城市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突破是利用鉆石來制造未來的永久數據存儲介質。每平方英寸寫入 25GB 數據的能力可能會改變我們存儲和訪問數字信息的方式。
紐約城市學院的物理學家正在將鉆石變成現代數據存儲的寶庫。《自然納米技術》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重點介紹了 Richard G. Monge 和 Tom Delord 領導的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技術,不僅將鉆石用作珠寶,而且將其用作強大的數據存儲設備。
秘密在于鉆石中所謂的“色心”。這些是原子缺失的微小缺陷,形成可以吸收光線的斑點。CCNY 博士后研究員 Tom Delord 解釋道:“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使用顏色略有不同的激光將不同的信息存儲到同一微觀點的不同原子中,從而在鉆石的同一位置存儲許多不同的圖像。”
通常,光學數據存儲會遇到一個稱為衍射極限的障礙,這是一種防止數據寫入距離太近的物理障礙。CCNY 方法巧妙地回避了這個問題。通過調整所用光的顏色(或波長),他們可以將不同的色心緊密結合在一起,將更多的數據打包到一個微小的空間中。
這不僅僅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技術。寫入這些金剛石缺陷的數據可以反復擦除和重寫。根據德洛德的說法,這項新技術使他們的團隊能夠在分子水平“小至單個原子”寫入和讀取微小的數據。該團隊實現了每平方英寸 25GB 的數據密度 - 想象一下將整個藍光光盤的內容存儲在比郵票還小的空間中!
CCNY 團隊對鉆石的研究是探索用于數據存儲的非常規材料這一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例如,微軟的 Project Silica正在嘗試使用石英玻璃作為云存儲解決方案。通過利用玻璃的耐用性來存儲數據,它可以幫助保存大量數字數據長達幾個世紀。
其影響是巨大的,盡管使用鉆石似乎是一件昂貴的事情,但實驗室種植的鉆石可能會使這項技術在商業上可接受。如果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其他材料或在室溫下,它可能會徹底改變計算和數字存儲。想象一下,擁有一顆鉆石不僅在您的手指上閃閃發光,而且還擁有一個藏有書籍、照片等的圖書館。
同樣,數據存儲領域的另一個突破是陶瓷納米存儲器的發展。這項技術有望顛覆價值 5000 億美元的存儲行業,利用先進材料以更緊湊、耐用和節能的方式存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