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江蘇省建湖縣委書記張禮祥從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手中接過“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的牌匾。這是繼山東東營之后,全國第二家獲此殊榮的地區。
同一天,在“建湖·中國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發展論壇”上,建湖與全國相關單位共成功簽約20個項目,其中12個投資項目,總投資近15億元,簽訂5個貿易項目,貿易額近3億元,還有3個技術合作(開發)項目。
產業發展從無到有
建湖沒有油田,也非大型石油公司所在地,為何石油裝備制造產業會在這里快速崛起?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建湖就有一批供銷人員,涉足全國各大油田,尋求業務。起初是承接零星的加工及修理業務,慢慢發展成為一片小廠,再到一批企業,逐步形成了現在的石油裝備產業。
近年來,建湖縣政府通過實施“產業興縣”戰略,大力推進石油裝備產業向國際化、高端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使石油裝備產業進入了發展 “黃金期”。截至目前,建湖地區從事石油裝備制造的企業有4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已形成了從鑄造、鍛造到石油鉆機、抽油機完整的產業鏈條,并正向特大型鑄造、鍛造、油氣復合開采設備等高端領域拓展,是全國最大的油田井口裝置生產基地,產品暢銷國內各大油田和歐美、中東、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達鉆采公司生產的液壓油管鉗國內市場占有率在75%以上,信得公司生產的抗硫防噴器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
“建湖石油裝備產業集聚的速度、產業拓展的深度、企業技術研發的高度、區域經濟組織化程度令人驚訝。”趙志明對建湖石油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這樣評價。
政府助推產業升級
“為策應石油機械產業的快速擴張,建湖通過招商引資做足產業前延后伸文章,突出招引產業鏈上的戰略帶動型項目、配套補缺型項目和技術升級型項目,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加粗。”一路上,陪同記者采訪的建湖經貿委負責人介紹說。
該地區先后舉辦大連石油機械產業專題招商、寶雞石油機械定點招商、四川石油機械專題招商、新疆油田石油機械產業專題推介等活動。近兩年來,石油機械全行業實施超千萬元項目98個,其中投入超億元項目36個。這些項目不僅填齊補足產業鏈上的空缺,還拉長了產業鏈條,使之向兩頭合理延伸,提高了配套水平。建湖縣還鼓勵現有企業掛大靠強,拿出優質資產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資合作,積極推動信得與英國3I公司、鴻達與美國FMC公司、振華與德國福格申公司、雙鑫與美國森權公司、咸中公司與俄羅斯的上市公司、特達公司與首創集團結成戰略合作關系,借助外力壯大規模,提升層次,不斷做強做大。
2008年5月,建湖專門成立了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編制產業發展規劃,實施協調和服務等工作。根據規劃,今年,該地區石油裝備產業實現銷售80億元,2010年實現銷售100億元。
今年3月,建湖組織20多家石油裝備制造企業赴京參加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舉辦石油裝備產業推介會,先后簽訂包括合資合作、技術研發、產品出口貿易、銷售網絡平臺等10多個投資超億元的合作項目。
為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建湖專門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創塑品牌、新品開發、上市融資等。
政府強有力的推手,促進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目前,建湖石油裝備制造行業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2家,國家級和省級新產品30個,國際國內專利技術 400多項。70%以上的企業擁有石油行業一、二、三級網絡資格,90%以上的企業通過ISO9000體系認證,50%以上的企業通過美國石油學會API 認證。擁有行業名牌產品1個,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個。
憑風借力好揚帆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建湖石油裝備企業積極應對,化危為機。通過調整結構、整合資源、開發新品等,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信得公司投入10億元新上鉆機及鉆井平臺項目,首臺鉆機可望7月底下線;雙鑫公司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創辦閥客隆有限公司,今年已新增銷售1000多萬元;鴻達公司與美國FMC公司合作,投資5億元新上海洋油氣檢測裝備項目,8月底2.5萬平方米的廠房正式竣工,設備安裝進入調試階段;九龍閥門公司抓住西氣東輸和國家大力發展核能的契機,開發核電閥門,今年已實現銷售近1億元。
建湖石油裝備產業的發展,盡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仍然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上半年實現經濟總量45億元,實現“雙過半”。其中,信得、鴻達、九龍公司入庫稅金同比分別增長3.5倍、4.6倍、8.6倍。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能’字做文章,一手抓‘采能’,大力發展石油裝備制造業;一手抓節能,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張禮祥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為給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建湖近期將啟動新一輪招商引資“百日競賽”活動。重點突破鉆機、特大鑄件、鍛件、油氣復合開采設備等高端項目,進一步拓展特色產業發展領域。
據了解,今年建湖石油裝備產業已被列為江蘇省首批30個特色產業集群和江蘇重點發展的15個特色裝備基地之一,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全國100家產業集群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