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4年后,時隔近20年,亞太電協大會再次由中國內地承辦。
2023年10月20-22日,第24屆亞太電協大會在廈門召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本次大會由東亞及西太平洋電力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18家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及單位聯合主辦。
本次大會以“綠色低碳 電亮未來”為主題,國內外諸多企業代表圍繞亞太及全球關注的能源電力領域關鍵議題,共同探討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探索亞太地區的能源發展路徑。
中國在亞太地區能源轉型過程中將起到什么作用?亞太地區在碳減排方面面臨哪些壓力?光伏行業如何助力亞太地區能源轉型?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大會現場對隆基綠能(SH601012,股價24.89元,總市值1886億元,以下簡稱隆基綠能)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隆基綠能亞太地區部總裁趙斌進行了采訪。
工人在屋頂安裝光伏設備 圖片來源:新華社
傳統能源企業也開始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
NBD:目前亞太地區碳排放占到全球一半以上,您覺得亞太地區在碳減排方面存在哪些壓力?
趙斌:亞太地區每個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主要取決于每個國家的政策。有些國家已經有一個大框架,制定了類似于中國“3060”這樣的“雙碳”目標。
但整體比較起來,還是中國政府的執行力更強。有些國家雖然制定了規劃,但過幾年復盤時發現,它們并不一定能夠達到目標或者比較好地完成目標。
舉個例子,比如馬來西亞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一員,它的石油儲量非常豐富。像95號汽油,目前國內價格在9元/升左右,而在馬來西亞,折合人民幣大概只需3元/升。再比如印度尼西亞的煤炭資源約占全球儲量的10%,比例很高。在這些區域,目前對化石能源方面的依賴仍比較重。
這些國家如今也意識到,一定要推動節能減碳,畢竟化石能源是不可持續的。另外,不論從環境保護層面考慮,還是從聯合國組織制定的長遠規劃,它們都要向增加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方向努力。只不過每個國家會根據它自身的稟賦情況,制定或早、或晚的實現路徑。
NBD:對于亞太地區的能源轉型或者推廣光伏應用,您有什么感受?
趙斌:我們和客戶不斷接觸后發現,有些客戶本身是傳統能源企業,但如今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加大了投資。
有些客戶則屬于跨界玩家,以前并不從事相關領域,但他們認為新能源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也開始參與相關項目并加大投資。
但不論是什么類型的參與方,在發展可再生能源項目中,都要依賴當地國家、電力主管機構對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比如土地資源和政策等,畢竟要涉及消納并網環節。所以能源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工作,而不是某個單點就能夠把能源轉型這件事做好。
我認為目前比較好的一點是,亞太區域每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一樣,但大家對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化,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的認知是統一的,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大力幫助不同的客戶去踐行減碳目標。
價格戰會影響光伏行業發展 破壞中企創新力
NBD:最近,光伏組件投標最低價跌破1元/瓦,備受市場關注,對此您怎么看?
劉玉璽 圖片來源:受訪者
劉玉璽:今年價格的下降超出了我們最初的預期,沒有想到會下跌這么強烈。
去年我們在行業里面做了一個創舉,就是和很多央企、國企簽訂了長協。其實,當時光伏組件的價格還在較高的階段,但為了保證央企、國企的項目能夠按時開通、投產,同時我們也預判到未來價格會有一定程度下跌,就以較低的價格簽署了長協。
事后證明,當時這一動作是對的,只是我們和很多央企的客戶都沒想到,價格會跌得這么快,特別在今年6月后。
我們認為,此前光伏組件價格下跌,更多因素是行業正常產能過剩、供需失衡,但現在已經不僅局限于供需過剩這一種因素了。
參加今年SNEC(各國太陽能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行業展覽,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展之一)展的時候,很多業內人士就講過,從現在開始,光伏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了。今年SNEC展盛況空前,但我們認為在兩三年后,這一盛況可能就不在了,甚至可能出現60%~70%的企業都會被淘汰的極端現象。
2020年以來光伏組件主流品種平均價走勢
進入2023年后,光伏組件價格出現一波明顯下跌
如今,價格下跌已經形成恐慌現象。光伏組件的產品價格本身已經非常低,如果跌破一元,意味著完全跌破了成本價。
可想而知,組件價格跌破成本之后,很多企業一定會開始考慮,如何降本來滿足自己的基本收益,甚至保證盡可能少地賠錢。
目前我們判斷,組件價格的形勢暫時還沒有停止的跡象,但不管是從供應端還是客戶這類買方市場,都希望這一情況不要再惡化下去了。
舉個簡單例子,以前在電池轉換效率方面,國內市場百花齊放、你追我趕,但現在企業發現,在把錢投到研發和面對低成本競爭這個兩難局面中,保住自身的現金流更重要。所以他們會更愿意把資金用于保生存,不愿意拿錢用于研發,這對整個中國光伏行業是不利的。
中國光伏的核心優勢在于創新基因,如果企業現在不搞創新了,后果堪憂。所以我們認為低價競爭的惡性價格戰是非常不健康的,不僅帶給企業內傷,更多會影響中國整個光伏行業,傷害了中國的創新。
NBD:您提到光伏行業早已存在產能過剩局面,對此隆基綠能是如何應對的?
劉玉璽:其實在2021年,公司就預判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公司領導層認為,人為生產的產品,只要不受資源限制,長期來看一定會出現過剩,這是我們一直篤定的市場發展規律。
基于這樣的預判,隆基就開始儲備足夠的現金。外界也能看到,這幾年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頻頻動作,如今現金流水平、整體經營健康情況等均超出行業水平。所以從經營層面,我們已經為行業洗牌做了足夠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