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關支持政策的頻頻出臺,帶動充電基礎設施進入加速建設期,不僅提振產業鏈相關企業,也將破解新能源車下鄉的瓶頸。
支持政策全覆蓋
近段時間以來,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開始密集釋放。
5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會議強調,要聚焦制約新能源汽車下鄉的突出瓶頸,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優化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環境,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不斷釋放農村地區消費潛力,引導農村地區居民綠色出行,從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實現適宜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地區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接下來將推動有關方面結合實際促進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進一步健全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為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推廣使用營造良好環境。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穩步提升農村地區的充電服務覆蓋率;基本完善標準規范和市場監管體系,實現行業監管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浙江杭州蕭山區政府前不久發布了《蕭山區促進新能源汽車下鄉基礎設施先行實施方案》,并計劃在杭州亞運會前打造五個充電樁布局規劃建設和典型場景落地示范村,逐步實現蕭山區農村區域充電樁布局全覆蓋。
建設進入加速期
市場機構認為,在政策的推動下,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進入加速期。
民生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相關政策密集出臺,讓充電樁的戰略地位和運營環節得到了強化,新技術應用有望提速。
中信證券的分析報告則指出,此次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建設“四張網”,其中就包括“便捷高效”的城際充電網絡、“互聯互通”的城市群都市圈充電網絡、“結構完善”的城市充電網絡和“有效覆蓋”的農村地區充電網絡。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表示,2020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扶持充換電產業發展的政策,給企業帶來很大發展機遇,相關基礎設施將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華西證券分析稱,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望持續優化,在充電樁需求提升的趨勢下,模塊、整樁等設備端有望受到直接的帶動,實現銷量提升;同時,在充電需求迎來提速的情況下,運營商的盈利能力也有望提升。
發展仍面臨痛點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分析認為,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仍面臨許多突出問題。
首先,國內公共充電設施發展不均衡。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均為沿海發達地區,西北和東北地區排名普遍靠后;而在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與公共充電樁之比為20.8:1,遠弱于全國7.3:1的平均水平,嚴重影響了使用體驗。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縣級以下公共充電樁總數僅占全國公共樁總數的9.45%,總體數量較少。
其次,充電設施盈利難,農村地區更是如此,僅部分車流量較高的大型城市商業區、交通樞紐和部分社會停車場等特定場所可以實現盈利。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說:“相對城市而言,農村地區的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較低,回收投資困難。目前整個充電設施行業平均利用率不到10%,縣鄉村區域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受制于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利用率更是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很難吸引運營商投資建設。”
另外,充電設施運營維護能力不足,充電設施長期存在“重建設、輕運營”問題,部分充電設施缺乏必要的運營維護成為“僵尸樁”。
對此,專家認為,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對長期難以實現盈利的場景,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確保充電樁有人建、有人管;二是對車流量大、服務能力強的場景,引導地方加大投入,提高充電網絡服務效率;三是支持開展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換電等先進技術示范應用,提高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水平。
針對農村地區的充電樁建設,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農村地區建充電樁不能局限在充電樁自身上,要打開思路,開創更多建設模式和方式。”
目前,一些關鍵企業開始探索在農村地區推廣光儲充一體的充電樁建設新模式,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光伏建設便利條件,在農村住房屋頂布設光伏設備,形成光儲充一體的充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