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金剛石主要來自天然礦藏,主要分布在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我國沒有可開采的資源。1963年,我國成功研制出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現已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在世界金剛石界占據了優勢地位。”……
群英薈萃獻良策。近日,一場關于超硬材料高質量發展的頭腦風暴在河南省政協掀起。這是省政協今年重要的工作創新之一,邀請專業人士聚焦某一領域的關鍵問題,提出專業性意見建議,展開深度協商、反復論證,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
材料在工業中處于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產業、主攻產業。材料產業里面,超硬材料被譽為“材料之王”“終極半導體”。“我國目前的產業主要集中于其硬度相關傳統應用領域,在半導體、光學、導熱等領域創新乏力,無法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超硬材料從基礎共性技術到高端產業應用的需求。”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長期從事金剛石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他認為,亟須依托產業鏈發展創新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占領產業未來制高點。
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包華注意到,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國高端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航空航天、芯片制造等領域在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出現了“卡脖子”現象,超硬材料及其相關制品作為“四基”領域中“基礎材料”的代表,是維持國家重點關鍵領域產業鏈安全穩定,提升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關注。“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行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強高校與企業間人才隊伍聯合培養,聚焦行業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后勁。”包華建議。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高級顧問李志宏建議,政府牽頭組織專家團隊對核心裝備、關鍵技術、基礎理論進行研討,確定超硬材料行業發展整體項目指南。特別是對替代進口及有“卡脖子”風險的高技術、行業前沿技術等予以強力支持。
目前,河南已將超硬材料產業鏈列為重點培育的28個產業鏈之一,由省委書記樓陽生擔任鏈長,做優做強產業鏈,打造超硬材料產業新高地。
“結合大家的意見建議,我們將進一步修改完善《河南省培育壯大超硬材料產業鏈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待省委財經委會議研究通過后提請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樊二剛表示。
同時,省科技廳副廳長徐彬也帶來了好消息——“籌建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具體來說,將由省科學院、國機精工集團牽頭,整合省內外創新平臺和人才資源,籌備建設省超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并納入省科學院體系,享受省科學院重建重振政策支持。
“要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選擇關系超硬材料上下游產業鏈生態鏈如何完善、如何協同及優勢如何發揮等問題持續關注,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務實管用的意見建議,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調研發現的問題,增進協商共識,提升協商實效。”省政協副主席朱煥然強調。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0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