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集團為傳統養殖業插上智能化“翅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裂變崛起;中南鉆石發揮軍品優勢進軍超硬材料領域,一路領跑世界;龍成集團生產別人不能、不愿、不敢生產的特種鋼材,成為行業翹楚……
這是我市大力實施制造業換道領跑戰略的一幕幕生動畫面。
換道領跑,“換道”是方向,“領跑”是目標。近年來,我市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著力構建能級更高、結構更優、創新更強、動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進制造業體系,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小苗成大樹”、未來產業“領航新賽道”,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高質量發展氣勢如虹!
傳統產業——
高位嫁接開新花
龍成集團漢冶特鋼有限公司,上萬平方米的廠房內熱浪翻滾,一塊塊通紅的鋼板在軋鋼線上鍛造成型。央視新大樓、“小蠻腰”廣州塔、港珠澳大橋、迪拜塔……這些地標性建筑都用了龍成集團生產的特鋼產品。
鋼鐵雖是傳統產業,但龍成集團不走尋常路,通過不斷創新,把傳統產業做成朝陽產業,成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并帶動整個產業鏈闊步前行。目前,全市特種鋼產業鏈有企業300余家,億元以上企業有18家。2022年,特種鋼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586億元,稅金11.9億元。
在南召縣鑫泰鈣業有限公司的省級智能車間內,工人通過智能操作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每年可生產20萬噸納米碳酸鈣粉,廣泛應用于橡膠、塑料、造紙、化學建材、油墨、涂料等行業。
通過延展產業鏈,南召縣把沉睡山間無人問津的石頭做出了大文章,先后引進新加坡立邦公司、福建三棵樹公司、北京東方雨虹公司、江西新廣源公司等大型環保建材企業,形成了“礦山開采—粉體加工—建材、管材、涂料生產”全產業鏈條,碳酸鈣產業集群成為河南省13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發展方式。傳統產業不是夕陽產業,更不是落后產業。輸入新能量,擁抱新技術,可以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開“新花”。
我市在實施換道領跑戰略過程中,通過新技術嫁接、新模式提質、新鏈條重塑、新空間拓展、新品牌培育、新生態構建,有力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再造新優勢。
技術改造、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齊頭并進,擴大增量、優化存量、提升質量全面發力。龍成集團上馬的高品質鋼升級改造項目,將高品質鋼比例提升到80%以上。金冠電氣引進數控車床5臺、智能機器人12臺,生產效率提升40%,降低成本30%,年新增產值5億元。中源化學、樂凱華光等4家企業通過綠色化改造,成為省級清潔生產示范企業。
“龍頭”舞起來,產業鏈活起來。我市出臺一系列措施,增強“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在牧原集團帶動下,在內鄉縣注冊的肉食品加工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已經超過3000家,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9家,年納稅超億元企業3家。
“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強化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新野縣引進的浙江羅蒙集團高檔成衣生產線已投產,木蘭花家紡股份有限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子公司年銷售收入8億元,淅減公司與意大利歐凱普公司簽約,將在淅川縣成立合資公司。
2022年,我市新實施“三大改造”項目512個、完成投資497.2億元,新增省級智能工廠(車間)21家、綠色工廠10家、上云企業2663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受益于換道領跑戰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鋼鐵、水泥、堿化工等傳統支柱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5家企業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殊榮,10家企業成為河南省制造業頭雁企業,20家企業躋身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新興產業——
搶灘登陸占先機
中光學集團光電新區內,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一個個碎片化的零部件,通過流水線上十幾道工序加工,最終成為一臺臺投影機。
作為行業“領頭雁”,中光學集團為全球超過65%的數字投影機提供核心零部件、光學引擎,業務涵蓋光學元組件、功能薄膜、光學引擎及投影機、光電防務及智慧安防等。
南陽現擁有光電企業300余家,是國家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省光電產業基地,是全國三大光學冷加工基地之一。2022年,全市光電產業營業收入230億元,產銷各類鏡片2億片、光學鏡頭300萬只、功能鍍膜產品5000萬片、光學引擎100萬臺、投影機100萬臺。
光電產業的風生水起只是我市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超硬材料產業也是我市深耕多年、精心培育的新興產業,現有企業29家,年產值35億元。
中國鉆石看河南,河南鉆石看南陽。在方城中南鉆石有限公司首飾展廳,裸鉆、黃鉆、粉鉆、藍鉆在燈光照射下,發出璀璨奪目的光彩。
中南鉆石有限公司在轉型涉足超硬材料之初,就把人造金剛石作為突破口。2001年研發粉末觸媒生產技術,成為行業技術革命的里程碑;2006年首創大腔體粗顆粒合成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先進;2017年率先進軍克拉級鉆石首飾市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企業騰飛插上翅膀。2022年,該公司生產工業鉆石70億克拉,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46%。
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中最具活力和最具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新興產業的競爭是省域、市域之間產業競爭的關鍵,哪個地方新興產業發展得好,哪個地方就占據了產業競爭的有利地位,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
我市在實施換道領跑戰略過程中,以“十年磨一劍”的靜氣、“一覽眾山小”的膽魄,在“卡脖子”技術、原創性技術、迭代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全力攻堅,培育壯大數字光電、高端裝備、生物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競爭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
光電信息產業方面,上游重點推進10億件中小透鏡等項目建設,在中心城區打造全國最大的光學元件生產基地,下游重點發展激光電視、投影儀、VR/AR可穿戴設備、汽車雷達、物聯網裝備等終端產品;新能源產業方面,依托我市豐富的石英砂和牧原集團豬舍屋頂可裝機光伏資源,引進發展光伏玻璃和光伏組件產業集群,同步推進東方光微光電定日鏡、高效隔熱玻璃等重點項目建設;生物產業方面,圍繞生物制藥、生物質能源、動保產業等領域上項目、鍛鏈條,突出抓好牧原集團與中牧股份、聯邦制藥、千紅制藥合作項目建設,推動肝素鈉從粗品提取到制劑生產延鏈開發;新材料產業方面,加快建設樂凱華光納米銀線和高阻隔膜生產線、龍成集團發動機單晶葉片項目,以中南鉆石為龍頭壯大超硬材料產業。
念好“新”字訣,激活“新”動能。2022年,我市新認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2家、省級創新龍頭企業8家、“瞪羚”企業6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60%……在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版圖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著墨書寫重要一筆,逐步發展成為帶動南陽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未來產業——
前瞻布局新賽道
“戰新”已興,“未來”已來。
未來產業是由重大科技創新推動、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對經濟社會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當前處于萌芽或產業化初期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是培育壯大新增長點的重要抓手。
作為現代科技的前沿技術,傳感器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共同構成了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森霸傳感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傳感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近年來一直不遺余力地加強科技攻關,乘勢而上、擁抱未來。目前,企業已獲得多項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是全球第三家掌握PIR核心技術并進行批量生產的企業,縱向延鏈的智能控制模組項目和橫向延鏈的菲涅爾透鏡、紅外濾光片項目等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填補了中國熱釋電紅外傳感領域的市場空白。2022年,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此外,中光學集團正在布局車載抬頭顯示AR-HUD光學模組及系統,可以將車輛的信息,如車速、油耗、發動機轉速、導航等,投影到前擋風玻璃上或其他顯示介質上;牧原集團與知名大學合作研究生物合成氨基酸,有望在生物合成這一未來產業中取得新突破;中南鉆石有限公司正在終極半導體領域不斷探索……
按照前瞻30年的發展理念,我市在《實施制造業換道領跑戰略工作方案》中提出,緊跟全球未來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積極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建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氫能及新型儲能等領域,謀篇布局一批引領力強、經濟效益好、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未來產業。
實施換道領跑戰略,需要良好的生態圈層,我市注重在生態圈層上培土奠基,開展創新引領、數字賦能、千企升級、鏈群提升等專項行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同時,我市注重高端借智借力,成功引進許為鋼院士、譙仕彥院士、王占國院士、張鐵崗院士“四大團隊”,建成院士工作站4家,引領我市綠色食品、光電信息、生物工程“三大產業”技術升級和轉型發展,南陽也成為2020年全國院士工作站改革重塑以來河南省新建院士工作站最多的省轄市。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達6家,院士經濟蓬勃發展。
風雨兼程,步履鏗鏘,換道領跑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8家、創新平臺23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97家,涌現出核級電機、納米銀線膠片等一批創新成果,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5+N”千百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綠色食品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群“零”的突破,裝備制造加速向千億級邁進,生物醫藥、光電信息被列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1.4%、13.1%,轉型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踔厲奮發更出彩,篤行不怠啟新程。我市將持之以恒著力傳統產業“優中培新”、新興產業“有中育新”、未來產業“無中生有”,有力助推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跑出加速度、跨出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