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業利潤繼續向頭部廠商集中,各環節頭部廠商業績增速強勁。硅料價格7月初突破30萬元/噸以來持續高位運行,由于需求量增長,硅料龍頭是最大受益者。
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達到217.3億元,領跑行業,同期營收達1020.8億元,成為首家營收突破千億元規模的光伏企業。通威股份表示,高純晶硅產品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價格同比上漲,疊加公司新產能快速爬坡達產,實現量利大幅提升。
由于大全能源主營業務就是硅料,從其三季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硅料毛利有多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硅料平均單位銷售價格為22.4萬元/噸,平均單位成本為5.86萬元/噸,毛利率達73.85%。前三季度,大全能源實現營收246.8億元,凈利潤150.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97.15%和237.23%。
另外兩家頭部硅料上市企業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同樣不俗,新特能源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59.3億元和96.5億元,協鑫科技前三季度光伏材料業務利潤約為127億元。
硅片環節,頭部廠商依然領跑,新秀廠商奮起直追。隆基綠能前三季度凈利潤接近110億元,盈利規模已超過2021年全年,同期單晶硅片出貨量超過60GW。今年初,隆基綠能制定的全年硅片出貨目標為90GW~100GW。
另外一家硅片龍頭TCL中環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98.4億元,凈利潤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71.35%和80.68%。截至三季度末,TCL中環單晶總產能已提升至128GW,公司年底目標是要提升至140GW。
作為硅片新秀,受益于硅片業務增長,雙良節能、上機數控前三季度也實現了明顯增長。其中,雙良節能營業收入87.45億元、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85.69%、368.83%;上機數控營業收入174.9億元、凈利潤2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0.49%、101.43%。
記者注意到,雖然多數企業并未在三季報中單獨拆分硅片業務毛利,但從上半年數據看,TCL中環光伏硅片毛利率為18.37%,業內測算第三季度TCL中環毛利率環比增加了1.4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增強的原因包括產能擴張以及持續優化硅片生產成本等。
電池、組件龍頭也紛紛預喜。其中,通威股份提到,前三季度,電池片業務產銷兩旺,產量同比大幅增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盈利能力同比提升。去年,電池環節是光伏行業虧損重災區,不過今年以來,電池盈利能力開始改善,特別是,上月底通威已率先調高電池售價。
作為一體化廠商,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增速也十分明顯。晶科能源營收527.7億元,同比增長117.4%;凈利潤16.76億元,同比增長132.37%;其中,三季度凈利潤環比增長明顯。晶澳科技營收493.2億元,同比增長89%;凈利潤32.9億元,同比增長150.66%;第三季度毛利率13.74%,環比二季度的12.01%明顯提升。天合光能營收582億元,凈利潤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6.15%和107.74%。
而組件企業三季報展現出的一個共同點是N型產品出貨占比提升對業績拉動作用明顯。晶科能源表示,由于N型產品出貨占比提升等原因,公司盈利同比大幅增長。晶澳科技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3年底,公司N型高效電池產能將達到27GW,預計明年N型高功率組件將占到公司組件出貨的30%左右。
在硅料及全產業鏈價格連續兩年處于上行周期后,整個行業也在醞釀變局。正如前述,通威股份已于上月底率先調漲電池報價,與之對比的是,硅料、硅片已經顯現出上漲無力的勢頭。隨著上游價格的回調,整個產業鏈價格有望順勢調整,長期受上游擠壓的電池、組件環節也有望得到盈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