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中國汽車工業近十年的發展成就,其中從產業規模、產銷數據、新能源發展、汽車出口等多個角度對我國這十年的汽車產業進行了盤點梳理。
近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長足發展,除了車型和品牌以外,在更多新技術領域方面,中國汽車工業也取得了諸多突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近十年迎來快速發展期,逐步成長為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高地。十年來,市場實現突破、技術實現突破、產品實現突破,使用環境不斷完善,消費者認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車不僅為汽車行業,更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新能源汽車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萬輛,2021年已經達到352萬輛,年均增長超過86%。2022年有望達到650萬輛。
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進展。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航里程提升到400公里以上;燃料電池系統使用壽命超過1萬小時;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從2012年不足85Wh/kg提升至2021年的270Wh/kg;電機功率密度由2012年的2.9kW/kg左右提高到4.5kW/kg以上;控制器功率密度由2012年的6.5kW/L大幅跨越至20.0kW/L,基本實現自主可控。
大規模充換電網絡加速構建。目前已經構建了“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201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3萬輛,充電基礎設施幾乎還一片空白,截至2021年底,全國充電樁保有量達到261.7萬臺,為全球第一。2022年有望達到500萬臺。
L2級乘用車實現規?;虡I應用。2021年,全口徑L2級乘用車滲透率已經達到22.2%,2022年1-7月,這一數字提升至32.7%。國內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其中自適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制動(AEB)、車道保持系統(LKS)、自動泊車(APA)等技術已經實現廣泛上車應用。
高度自動駕駛技術(L3及以上)取得突破。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在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率先應用。目前,全國已累計授牌的示范區有16家,國家級智能網聯示范車的先導區有4家;我國主導的LTE—V2X通信標準實現國際引領,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里程超過5000公里,安全測試里程超過1000萬公里。
電動化格局加速形成。能源使用結構發生顯著改變,綠色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電池、電機等新材料供給達到新的平衡;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顯著擴大;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更加完善。截至2021年底,中國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專利已經超過3萬件,占全球比重達到70%,成為全球創新的引領。
產品技術研發加速迭代。汽車產品研發呈現軟硬件協同和持續快速迭代的態勢,建立了協同共享式技術開發平臺;數據、信息成為產品研發的核心資源,數據安全、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提升,研發本土化成為必然趨勢,很多跨國公司將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市場前沿,以贏得競爭的主動權。
綠色發展成為行業鮮明特色。十年來,汽車工業積極踐行國家排放法規要求,嚴格落實并積極履行防范污染責任,從國四、國五再到國六,汽車排放標準不斷升級,NOx和PM排放強度下降90%以上;國產乘用車平均百公里油耗從2012年7.3升下降至2021年的5.1升,降幅達到30.1%;與此同時,雙積分政策推動傳統車企加快轉型,汽車工業全面進入綠色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