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光伏組件企業紛紛簽訂大額采購合同,提前鎖定上游資源。其中,硅料企業與下游企業簽訂超過200億元的銷售合同就有9個,合計金額5206.53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簽訂長單的方式,組件企業可以提前鎖定資源,而上游廠商可以確保未來硅料出貨通暢。
大單頻現
作為硅料龍頭,通威股份今年以來連續斬獲多個超級大單。今年3月,隆基綠能與通威股份簽訂442億元大額訂單。通威股份7月1日公告,與美科硅能源和雙良節能簽訂合計金額為1204.1億元的硅料銷售合同。
9月9日,組件生產商晶科能源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相關子公司與通威股份相關下屬子公司就原生多晶硅購銷達成協議,簽訂了多晶硅購銷框架協議。公司及相關子公司向通威股份相關下屬子公司將采購約38.28萬噸多晶硅產品。按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2022年8月31日公布的國內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30.51萬元/噸(含稅)測算,預估該合同總金額約1033.56億元。
據統計,2022年以來,通威股份、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控股子公司)、南玻A、大全能源四家硅料巨頭分別斬獲3573.66億元、1420.77億元、212.1億元和72.6億元的硅料長單,合約期限多在5年左右,訂單總額合計近5300億元。
加速擴產
隨著光伏行業的升溫,硅料市場熱度不減,硅料價格持續走高。目前,硅料供應呈緊平衡態勢。業內人士表示,通過簽訂長單的方式,組件企業可以提前鎖定資源,而上游廠商可以確保未來硅料出貨通暢。
在硅料價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宣布開啟擴產模式,除了老牌廠商,一些“新玩家”也加入擴產大軍。大全能源、通威股份、上機數控、特變電工等公司均公告了大手筆擴產計劃。
大全能源公告顯示,擬投資超140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硅基材料、年產30萬噸高純工業硅、年產20萬噸有機硅項目。通威股份于今年2月和8月兩次宣布擴產計劃,合計投資金額超360億元,將分別在四川樂山、云南保山等地建設高純晶硅項目。
另外,南玻A在今年6月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28億元,用于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
光伏設備制造商上機數控宣布向上游硅料領域進發。上機數控2月24日公告稱,將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預計總投資118億元。公司同時公告了硅片擴產計劃,擬發行可轉債募資24.7億元用于購置安裝滿足年產10GW單晶硅片產能所需的單晶爐、切片機及配套設備。
供需緊平衡
根據天合光能9月13日發布的公告,公司光伏產品以硅料為基礎原材料,在此基礎上加工成硅片、電池片,結合各類輔材最終組裝成光伏組件。如果大型硅料生產企業及其他輔材供應商出現不可預知的產能波動,或下游市場階段性超預期需求爆發,將導致公司原材料價格波動。另外,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海運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公司物流費用大幅提升。如果原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大幅波動,將給公司的成本及盈利能力帶來風險。
從需求端來看,光伏市場持續火爆。根據機構預測數據,預計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在220GW-250GW,同比增速超過30.4%,較2021年的21.4%增速再度提升。在此背景下,光伏全產業鏈呈現“跑馬圈地”的態勢。
對于硅料價格未來走勢,多家機構認為,隨著產能釋放,硅料價格或逐步回歸至合理區間。根據機構數據,2022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17.7萬噸,2023年有望達到310.2萬噸,同比增長1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