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基石之稱的新材料產業,已經成為想要在新時代發展格局中擔重任、謀出彩的各省份紛紛搶灘的關鍵領域。
1月24日,《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印發,其中,清晰描繪出了河南省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藍圖,并且首提布局前沿新材料,直指未來。
謀定而后動,河南省當前的新材料產業發展狀況如何,產業布局有何趨勢?
建成具有全國重要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河南省要順應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大力發展電子功能材料、高性能化工材料、先進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加強新材料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的統籌銜接,聚力突破一批重點應用領域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范應用,著力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發展,建成具有全國重要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這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規劃》對于“十四五”時期河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向的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印發的《規劃》相較以往,首次將“前瞻布局6大未來產業”囊括其中,并將布局未來產業體系與現有產業鏈進行緊密結合。
具體到新材料領域,《規劃》提到,要布局前沿新材料,開展智能仿生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量子信息材料、高熵合金、石墨烯基新材料、功能金剛石、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超導復合材料、液態金屬、先進儲能材料等前瞻性研究,加快突破新型人工晶體、顯示面板用電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生物基全降解材料、石墨烯改性材料與創新元器件等關鍵技術,實現規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推動以新一代材料形成新一代技術裝備,建設一批前沿新材料中試驗證基地和應用示范平臺。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擬建設全天候高可靠石墨烯儲能電池關鍵技術、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二期輕合金材料產業園、電磁功能復合材料產業化應用等重點項目。
擬沖刺萬億新材料產業集群,豫企各顯其能
不難看出,如今的河南,的確在新材料產業上看到了前景廣闊的未來。
“十三五”時期,河南省對于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規劃是:力爭先進材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
五年轉瞬,河南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上取得階段性成果,2019年,河南省新材料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1%,占工業行業比重5.6%,其中,耐火材料產業實現營收1486億元,尼龍新材料產業實現營收459.8億元,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實現營收260億元。
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河南新材料產業,定下了擬沖刺萬億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目標,新材料產業豫企各顯其能。
在鄭州,鄭州三磨所帶領華晶、鄭鉆、四方達、富耐克等企業“拿捏”了全球超硬材料領域的市場“命脈”,憑借技術絕對優勢建設全國唯一國家級超硬材料基地,形成了全球相關產業最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在濮陽,濮耐高溫將市場開拓至海外,在歐洲設立耐火材料生產基地。投資3.2億元的沃森超高新材料產業裝置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后年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將達3萬噸,代表國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領域目前最先進工藝。
在新鄉,銀金達牽頭建設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從攻克包裝用聚酯薄膜技術難題,到計劃投身光電功能膜材料、特種膜材料、生物全降解熱收縮薄膜等全新賽道,行業龍頭正在挑起打通科技成果產業轉化“最后一公里”、打通“產學研”通道的“大梁”。
在平頂山,“中國尼龍城”的品牌越擦越亮,平煤神馬牽手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業共建河南省尼龍新材料產業研究院,試圖盡快在綠色化工、高性能工程塑料、特種纖維等領域取得突破。
在焦作,全球無機氟化工龍頭多氟多深耕行業20年,發力重心不斷向新材料領域傾斜,圍繞“新能源”夯實主業,也在高端半導體用的新材料領域實現標志性突破。
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正如雨后春筍,破土生長。泛銳熠輝、中維化纖、熔金高溫、天馬新材等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力,伺機騰飛。
河南“十四五”期間擬推進250個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
一味追求“遍地生花”并非良策,有規劃、有前瞻性的落子才是引導產業良性發展的保障。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河南的新材料產業是大有可為的,材料產業體系相對完整,在超硬材料、耐火材料等方面有很強的優勢,但在高端材料研發,特別是信息新材料、能源新材料、交通新材料上差距明顯,要重點發力。
他建議,要集中政府和重點企業的力量,和國家的重大需求相結合,選擇龍頭企業進行整合、分工,形成平臺力量,做好產業規劃和整體布局。
從省內城市新材料相關產業布局來看,此次印發的《規劃》從電子功能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高性能化工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細分領域,給出了明確引導。其中,“十四五”期間謀劃實施的新材料產業重大項目達250個。
鏈接
新材料領域成為多個省份的搶灘熱地
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將新材料產業目標瞄準萬億級別的經濟強省,準備大秀“肌肉”。
作為2021年全省GDP斬獲12.4萬億元的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將先進材料作為本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2020年新材料總產值超萬億,其中規上新材料制造業工業企業主營收入達7800億元。
山東則提出,要培育千億級化工園區,重點推動天辰齊翔尼龍新材料、煙臺萬華高性能化工材料、濱華碳三碳四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
新材料大省安徽,近年來成為產業發展后起之秀,2021年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在蚌埠召開,全國唯一的玻璃新材料領域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落戶蚌埠,云集了中建材蚌埠設計院、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惠科股份、武漢理工大產業集團等行業骨干單位。坐擁豐富礦產資源的蚌埠圍繞“硅基和生物基”,正在尋求新的賽道,試圖叫響“材料之都”的名號。
江蘇也在穩步落子,蘇州市納米新材料集群、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等成為被賦予期待的新“產業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