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裝備制造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國家安全提供裝備,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豐富產品的制造業。它在國民經濟中無論GDP所占的比例還是對其他產業的感應系數都是很大的。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發動機和動力源,是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的法寶,是提高人均收入的財源,是國家安全的保障,是發展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沒有先進的裝備制造業不斷、持續地武裝和提升各產業部門的裝備和生產運行水平,實現對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就談不上什么現代化,所以人們對裝備制造業的關注是不言而喻的。下面僅就裝備制造業的管理信息化談談它的難點、重點、問題和對策。
裝備制造業的管理是非常復雜的,面臨嚴峻的挑戰,表現在:
1. 產品結構復雜,一臺電站汽輪機有上萬種零部件,一臺中等復雜程度的機床有幾千種零部件,一般工廠有上萬種原材料和外購配套件,如此眾多物料的采購、生產、庫存的計劃和控制是非常困難的。
2. 生產工藝復雜,一個零件往往需要經過多個車間,在制品在車間之間,在車間內部多臺機床上流動,如何安排車間作業計劃,合理利用資源,保證準時交貨也是很困難的。
3. 生產類型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在裝備制造業中隨著生產批量、生產組織的不同,分為單件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大批量流水生產、大規模定制,不同生產類型生產計劃與控制的模式不同,還存在多種模式的混合。
4. 生產車間類型不同,管理模式不同,裝備制造業的車間有鑄、鍛、鉚焊、機械加工、裝配、熱處理、表面處理。由于生產工藝不同,生產作業計劃,成本核算不同。同一種工藝的車間流水生產和批量生產又不同。
5. 按訂單設計、大規模定制的要求快速增長,要求企業的制造能力和資源具有高的柔性,同時具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6. 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要求我們加快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的速度,加速新產品上市的時間。
7. 需求變化快,要求最大限度縮短產品生產技術準備時間、縮短采購提前期和制造提前期,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8. 原材料價格、制造費用不斷上漲,裝備制造業的獲利能力不高,如何降低成本成為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
裝備制造業的上述特點和面臨的挑戰,使得裝備制造業對ERP寄予厚望,對軟件產品和實施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裝備制造業當前管理信息化的狀況
盡管在ERP產業一直存在“過時論”的炒作,“失敗論”的困惑,但是通過國家的大力推動,企業的大量投入,ERP提供商不懈的努力,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表現在:
1. 需求理性化。在一段時間有部分企業上ERP是為了評先進,和同行攀比,為了“面子工程”,有的是為了拿國家的資助項目,由于目的不正確,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現在企業上ERP是發自企業內在的需求,是為了競爭的需要,因而在實施上狠下工夫,實施效果明顯而持久。
2. 軟件產品成熟。多年的磨練,將國外ERP的理念,最佳業務實踐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一些產品在裝備制造企業站穩了腳跟,產品成熟了。
3. 咨詢服務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實施ERP之前,通過管理咨詢,設計先進適用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績效管理,薪酬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控制體系,為ERP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一批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一批汽車制造業,煙草機械業,中國南車集團的貨車制造業,他們在ERP的核心價值---生產運營管理、準時生產、先進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裝備制造業的ERP實施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三.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問題。
盡管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也看到發展是不平衡的,一部分企業的信息化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 現行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生產計劃是一個靜態的、分散的、不連續的、按臺套的計劃,不能進行合理的通用件合并,缺乏科學的計劃政策、批量政策、儲備政策、提前期等生產計劃參數。由于計劃方式落后,企業普遍存在生產周期長,庫存在制品儲備高,流動資金占用大,不能準時交貨,多數企業執行月計劃,計劃較粗,上下工序缺乏精確的銜接,由于在制品、庫存、物料定額數據不及時,不準確,計劃的準確性差,由于計劃控制不周,造成生產不均衡,零件成套率差,不能按時交貨,生產調度工作量大,天天搶缺件。
2. 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采購計劃不精確,物料控制不嚴謹,存在許多不增值的環節,經常造成物資積壓或短缺。庫存數據、消耗定額數據、在制品數據、采購在途數據不及時,不準確,是造成物料控制不嚴密的原因。采購計劃與生產計劃不同步和分離編制,缺乏供應鏈的協調,物流管理不能為生產計劃,財務,成本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
3. 以財務記賬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不可取。不少企業都實施了財務加供銷存系統,這無疑是ERP的基礎,是必須的,但是許多企業在實施這些系統時所設計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制度是以財務記賬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中國物流和資金流是不同步的,不見采購發票不能入庫,不開銷售發票不能出庫,盡管有估價入庫、估價出庫,但是為了規避庫存資金考核或不愿意做復雜的估價,有意不入庫,企業內部各種限制條件不準入出庫,為了出財務報表在月末突擊補單,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月末出財務報表。造成平時最基本的庫存數據不及時,不準確。庫存不準,導致生產、采購計劃,生產調度,成本核算缺乏依據。物流、財務沒有為ERP的深入實施創造條件。
4. 財務管理還停留在會計核算的階段,沒有達到管理會計的水平。全面預算管理僅僅在少數企業中開展。沒有實現成本計劃與控制,成本計算模擬人工核算模式,成本核算對象粗,一般只能計算到產品,不能核算到零部件,沒有標準成本,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大量成本數據的采集不是基于制造數據、庫存、車間數據,而是依靠車間會計手工錄入,由于數據不準又無法進行校對,成本失真的情況普遍存在。
5. 缺乏供應鏈管理和協同商務。大部分實施信息化的企業,首先是內部信息化,多數企業對外僅僅停留在網站宣傳和電子郵件的水平,電子商務的水平還很低。
由于存在上述管理問題,中國企業的經濟技術指標與發達國家比較存在全員勞動生產率低,流動資金周轉慢,成本控制能力差,庫存資金占用大,企業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差。
四.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的重點
每個制造業企業在做管理信息化規劃或立項報告中,都會寫出如下的目的:
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和采購提前期
降低庫存和在制品資金占用
提高準時交貨率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
提高生產能力,減少加班工時
降低產品成本
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高資金周轉率
提高生產經營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共享性
這些目標如何才能達成呢?除了最后一條,可以通過供、銷、存、財系統的管理可以實現外,其余各條想通過供銷存加財務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算你的庫存數據準確率100%,但是你不知道這些存貨是多了還是少了,財務賬目一分錢不差,但是你解決不了如何降低庫存資金,降低生產成本的問題,一些企業為了控制庫存資金,給倉儲部門、生產車間下達資金占用考核指標,結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該入庫的不入庫,后方不領料前方不入庫,生產出的產品車間報了完工,就是不準入庫,否則增加商品庫存資金,企業的庫存一點也沒有減少,各單位的資金占用考核指標照樣完成,全面預算管住了一些非生產用資金,但是生產資金的控制則非常薄弱,因為你沒有發言權,什么該買什么不該買,什么時候買,買多少?誰說了算?
在制造業企業,生產運營管理,特別是各級生產計劃與控制是ERP的核心價值體現。它通過需求管理,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車間任務管理,車間作業計劃,準時生產,項目管理等手段,將銷售需求轉換為企業內部各個生產部門的生產計劃,物資采購計劃,外協計劃,實現供應鏈的計劃協同與優化。它回答什么時間,生產什么,采購什么,生產多少,采購多少。這一切都要根據生產類型,生產批量、生產組織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計劃政策、儲備政策、期量標準,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采購提前期,降低庫存和在制品資金的占用,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日本人談制造業管理就談精益生產LP,豐田生產管理 TPM,其實實現精益生產的重要手段就是供應鏈的計劃協同與優化,就是針對不同生產類型采取不同的生產計劃控制模式,其他的就是人們的意識和行為的管理了,作者認為實現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的訴求和重點就在于此。
五.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的對策
知道了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問題、重點,那么如何實現信息化的目標呢?
1. 首先要把信息化作為企業的戰略來抓,信息化與管理咨詢相結合,信息化與企業的管理變革、流程優化相結合。信息化是管理工程,而不是技術項目。克服“穿新鞋走老路”與“削足適履”這兩種極端的,不正確的實施方法。克服那種重視技術,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輕咨詢服務的錯誤。
2. 針對不同的生產類型,建立完善的生產計劃控制體系。打破傳統手工生產計劃控制那種分散、不連續的、靜態、不準確的計劃模式。建立從銷售、生產、采購、整個供應鏈上集中、連續、動態、精確的生產計劃控制模式。優化計劃政策,批量政策,期量標準,儲備政策從而最大限度的縮短生產周期和采購提前期,降低庫存資金占用,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3. 物流和資金流的建設要為整個供應鏈的計劃協調與優化服務。整個物流的活動是由生產計劃控制系統所指揮的,一切財務數據是隨著物流的移動、增值、減值而變化的,用簡單的財務指標去控制生產經營活動是辦不到的。
4. 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做到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建立標準成本、實際成本、成本分析的閉環控制體系。采用逐步結轉法,細化成本核算對象。成本數據基本上都要從工程數據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車間管理系統、財務的帳務系統獲取。而不是車間會計手工輸入。這樣才能保證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5. 將裝備制造業的信息化擴大到客戶關系管理。加強市場信息、客戶信息、售后服務信息、自助服務的管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忠誠度和美意度。發展供應商關系管理,加強對供應商的認證、管理、評價,通過互聯網絡快速溝通供需信息,實現電子供應。
裝備制造業的管理信息化是復雜的,管理是困難的,管理的潛力也是很大的。只有我們抓住管理的重點,采取科學的對策,裝備制造業的管理信息化一定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競爭能力。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他們以管理咨詢為先導,優化企業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組織、績效、薪酬為基礎,以先進的ERP軟件RS10為工具,以生產運營管理為核心,實現整個供應鏈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責任流的優化和協同,全面集成 PDM/PLM、MES、企業信息門戶,為裝備制造業管理信息化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為多個裝備制造業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