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近尾聲,自美聯儲去年3月降息至零以來全球資產也經歷了數輪上漲,這段時間里,對全球各國經濟刺激政策持續和貨幣貶值的預期幾乎主導了包括鉆石珠寶行業在內的整個全球投資與消費市場。
與其它很多行業一樣,在供應端,物流的癱瘓、各國不得已地封關和企業的業務停擺嚴重影響了全球產業鏈分工明確的鉆石珠寶行業的整條供應鏈。
隨著去年很多礦山關閉,采礦業務中斷和跨境物流的限制,眾多包括幾大鉆石開采公司在內的行業巨頭都不得不在去年暫停運營了超過6個多月,去年12月份更是批發商的淡季,那時的他們基本都在享受著“悠長”假期。
從數據上看,毛坯鉆的開采量和銷量的數字下降相當可觀。供應受限的層層傳導和往下游傳遞的3-6個月顯現時間,使得鉆石上游價格與終端市場價格在過去12個月里整體上漲了4到5輪。
同時,收藏級鉆石在整個價格體系中的權重顯著增加,就好像一線城市核心圈房產價格上漲一樣。
尤其在整個市場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會大比重正向拉動整體房產價格上漲一樣,財富人群對于收藏級鉆石寶石的追捧和保值避險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消費級鉆石寶石市場的整體價格。
可以說,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在多方面倒逼供應鏈的同時,淘汰了原先諸多并不具競爭力且對行業貢獻價值能力的參與者,使得無論是從數據或是市場情緒層面來看,2021年國際鉆石珠寶市場的供求情況達到了近5年來最為健康的狀態。
全球鉆石珠寶市場正在恢復
據統計今年美國婚慶市場的總規模大概在750億美元左右。由于疫情的原因,從2020年中開始,大約有80%的美國新婚夫婦取消了原定的婚禮計劃,按每對新婚夫婦消費2萬美元的規模來計算,疫情造成的婚慶服務市場損失是巨大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只能舉辦在線婚禮,婚慶公司也與時俱進的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線上婚禮服務,總之各方面的花費都在下降,那么省下來的這些錢又去哪里?報告說很多人都去買更大的鉆戒!
戴比爾斯零售端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的訂婚戒指,數額同比上升12%,并且基本都歸功于客戶選擇了更大顆粒的鉆石,而且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傾向于異形鉆,而不只是圓形鉆,不少人提高了自己在這方面的預算,可以說婚禮規模越來越小,但結婚鉆戒越來越大。
其實,這和我們中國市場的消費觀念不謀而合,比起在婚慶的花銷上,大家越來越愿意把錢花得 “看得見,摸得著,留得住”,比如:鉆石,禮服,新車,新房及裝修,而不只是一些純儀式與體驗式的費用上。
我們再進一步著重看需求端的分析:在全球范圍,雖然疫情之下的持續的發病率、隔離和失業使得許多人的收入水平普遍下降,既削弱了大家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也降低了家庭消費的欲望,但我們卻出乎意料地發現,無論是在消費類別還是收藏類別,人們對鉆石與寶石類珠寶的興趣仍然不減,只是消費與收藏觀念悄然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主要來自于以下重要的轉變:
1.消費類更細分化:從行業細分來看,2020年,近20%的婚戒零售來自于線上,比2019年的13%高了7個百分點。近70%的消費者在進零售店內購買之前,都會用線上工具來研究和選擇珠寶。
相信在后疫情時代,這一趨勢也將逐步固化。相較于高端收藏級鉆石珠寶市場消費者普遍還是更偏向于去實體店消費會更加踏實的局面明顯開始在細分市場分化。
同時,更多人愿意或者說不得不將此類的收藏與消費在本地發生,由于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們欣喜地發現,在整個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萎縮了近20%的大背景下,中國國內個人奢侈品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甚至在細分高端鉆石珠寶的零售表現,無論是增長額還是總量,明顯遠高于整個奢侈品行業平均值。
2.收藏類更升級更本地化:在一份中美印關于人們選擇購買鉆石珠寶主要原因的問卷調查中,把鉆石珠寶作為給自己或是他人的禮物,特別是婚禮與訂婚等人生重要場合使用的需求依舊是大家選擇鉆石比重最高的需求和原因。
而從進一步的數據分析中我們還發現,中國與美國市場不約而同地都有10%左右的受訪者將鉆石寶石類投資作為另一大主要的購買原因。
可以說在中國整體經濟已經發展到今天的高度,細分市場對收藏類鉆石、寶石珠寶的需求已經相當可觀,甚至已經顯現出趕超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成熟市場的態勢。
與此同時,相較于歐美國家的財富階層固化,投資收藏人群后續增長乏力的現狀,中國的持續發展動力與人民總體對美好未來的預期使得行業前景和機遇在中國市場遠超其他國家。
悅己因素成為中美兩國消費者購買鉆石珠寶的主要理由
因為中國是鉆石和珠寶消費與收藏的后發市場,在20-30年前剛剛起步(相較于西方國家有近百年甚至更長發展歷史),許多國內新興財富階層有一種鉆石寶石收藏投資行為甚至消費行為都應該在國外購買發生的錯覺。
而其實中國無論是在鉆石消費還是收藏級市場的進口稅率以及流通環節消費稅率,可以說都完全不高于甚至低于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并且在過去十多年里一直處于穩步下降的趨勢。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覺,是源自早年市場發展不成熟不均衡所造成的。
而2020年開始的疫情,使得全球最大市場之一的中國鉆石珠寶市場的消費者與藏家們清楚體驗了原來本地消費并沒有錯覺中想象的比國外貴,甚至在服務與各項保障更全面的情況下,價格更好。
可以說一開始這一種嘗試和體驗是在疫情之下被動發生的,但它讓中國消費者與藏家體驗到的正面意義是主動而長遠的。
相信很多人一直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全球大多數奢侈品價格對于中國市場并不太友好:大到公務機(私人飛機)、游艇、豪車,小到服飾、箱包,化妝品,其國內市場的價格往往都高于于歐美市場定價,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稅收,供應鏈,品牌定位等,但這樣的局面其實在近幾年已經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與改善,這歸功于國家層面的各項減稅與市場扶持政策;
然而,無論是歷史數據還是當前的市場調研都顯示:唯有鉆石與寶石類珠寶在國內外無論是收藏級或是消費級的價格差卻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差距這么大,尤其是在目前國內越來越多可靠合法專業品牌與專業收藏渠道越來越豐富的大背景下(國際性品牌、專業收藏機構、拍賣等),由于鉆石與寶石的全球上游定價機制的聯動與一直以來國家層面的市場扶持政策,其價格之于全球市場一直以來都非常有競爭力。
再加上收藏級鉆石、寶石與高級珠寶特有的傳承性、稀缺性、私密性、可控性、流通性,使得國際收藏級珠寶市場,尤其是疫情防控得力的國內市場,迎來了一波接著一波的價格和總量的增長,反彈力度遠超疫情前。
新冠疫情確確實實地加速了國內新興鉆石珠寶市場的進化趨勢,同時伴隨著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聯合中國鉆石交易中心這樣的行業權威機構對非法走私、合成鉆石冒充天然鉆石混入市場等長期以來對市場發展不健康因素的嚴厲打擊與規范整頓,后疫情時代的整個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健康有序。
面對天然鉆石供應短缺和“悅己”型消費增長趨勢,培育鉆石作為新興產業抓住機遇逐漸走向消費者視野。英國一珠寶品牌Rêve Diamonds的調查顯示,60%的英國男性會用實驗室培育的鉆石向他們的愛人求婚,50%的受訪女性也表示,她們會更喜歡較大的培育鉆石,而不是成本高卻小的天然鉆石。
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消費更為謹慎,除了以投資收藏的心態購入天然鉆石 ,也會為了高性價比選擇培育鉆石,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培育鉆石品牌正是對強勁的市場需求的有力證明。
疫情陰霾難掩鉆石璀璨,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些懷揣品牌信條、品牌專業度及品牌服務意識的企業與機構將會在市場中慢慢沉淀下來,并在發展中綻放,為每一位消費者、收藏者來打磨那份忠于內心的璀璨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