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一克拉的高品質白色鉆石賣3萬,拍賣行里賣400萬的稀有粉鉆賣10萬。不是假貨,沒有貓膩,一模一樣,可能還更 "純粹",可就是人造的,你買嗎?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過一絲猶豫,尤其是原來就從事天然鉆石貿易的珠寶商更是排斥。
可從近期市場來看,全球珠寶從業者和消費者都似乎開始走向了 "培育鉆石真香" 的共識。
一模一樣 可就是人造的培育鉆石
培育鉆石是實驗室培育的鉆石,與鋯石或者莫桑石這些被冠上假鉆石或者仿鉆石名號的材料不同,它和天然礦產鉆石,在物理、化學以及對于珠寶而言最重要的光學性質上都是一模一樣的。
培育鉆石在過去幾年也被稱為合成鉆石、人造鉆石、人工鉆石等等,最終被確定為培育鉆石這個名字,是因為 2018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修改了鉆石的定義,刪掉 "天然" 一詞,將天然鉆石和實驗室培育鉆石都統一歸類為鉆石,并認為這種人為制造的和天然鉆石一模一樣的鉆石不應該被稱為合成鉆石,而培育鉆石(Lab Grown Diamond)是一個更確切和更能被廣泛接受的定名。
今年,中國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也推出了首批 "培育鉆石證書",正式認可了該命名。中國監管方這么做,除了符合國際慣例之外,或許更看到了培育鉆石在國內消費市場的崛起以及中國在全球培育鉆石市場的商業價值。
或許是更好的鉆石
天然鉆石的生產過程中,會破壞地表生態環境,消耗大量的能源,部分非洲的礦區還可能涉及到童工、武裝沖突等等問題,這些畫面與 "美" 相距甚遠。萊昂納多主演的熱賣電影《血鉆》更給天然鉆石打上了難以摘去的標簽。
而培育鉆石的一切都發生在實驗室里,在能源消耗、碳排放、可持續發展、勞工保護的方方面面更 "美" 了。
目前全球有兩種生產方法,一種是模擬地下環境的高溫高壓法(HPHT),另一種是半導體行業生產薄膜時常用的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兩種辦法產出的產品沒有區別。根據貝恩咨詢的報告,兩種方式目前合計約達到年產700萬克拉。與之相對的是全球天然鉆石的產量超1.3億克拉。
在如此大的市場空間里,最令國人振奮的是中國在培育鉆石產業鏈中的位置。
在天然鉆石領域,由于國內沒有具規模的寶石級天然鉆石礦,幾乎所有消費者在中國買到的天然鉆石都是來自海外。
如今近一半的高溫高壓法(HPHT)培育鉆石產能都在中國,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培育鉆石的制造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幾家上市公司賺得盆滿缽滿,黃河旋風更是在今年以7天5漲停的業績一鳴驚人。
生產端的供應能力遠小于海外市場的暴漲需求,制造了短期內的暴利窗口,但隨著廠家投入增加,珠寶級培育鉆石遲早將恢復供需平衡。
中國的鉆石行業想要避免落入當年鞋業的微笑曲線(做最多的活,拿最少的錢)的命運,長期發展還是得靠消費端的品牌。
從抵制到擁抱的珠寶業
金屬檢測儀測不出藏在口袋里的鉆石,在順手牽羊就可能卷走驚人財富的珠寶行業,信譽是第一位的。
中小企業往往都是家族式的以血緣綁定信任,產業鏈上生意人的任何口碑都將迅速傳遍上下游。這也造成了珠寶圈子相對保守和封閉。
據珠寶業內人士透露,珠寶商曾如遇洪水猛獸般躲開培育鉆石 — 誰也不希望被同行傳出自己是 "賣假貨" 的。
然而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批發價格價差在50%以上,巨大誘惑下總有人鋌而走險, 2018年前在香港、澳門都發生過拿著培育鉆石在典當行按天然鉆石換現金的惡性事件,部分涉事人員雖然已被依法處理,但類似的事件更加劇了珠寶業內對培育鉆石的抵制情緒。
據國內最早入局培育鉆石的某品牌創始人郭生透露,他們在2015-2016年間在各地珠寶展上展出培育鉆石時,珠寶商普遍持非常謹慎的態度,部分人愿意嘗試卻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公司信息,更有部分客戶甚至懷疑銷售這類商品是否合法。
"感覺那時是冒行業之大不韙來宣傳培育鉆石" 郭生感慨道,"2016 年的中國國際鉆石產業高峰論壇,算是國內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的第一次高規格的行業對話,我們在推動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的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但鉆石礦業巨頭戴比爾斯明確表示合成鉆石沒有市場,建議下游商家不要去碰。"
不過近期,風,似乎轉向了。
戴比爾斯在2018年高調推出了自己旗下的培育鉆石品牌LIGHTBOX,銷售主石為培育鉆石的時尚首飾,不按鉆石做4C分級,這給全球鉆石行業帶來了爆.炸式的新聞和話題。
據多個業內人士的介紹,戴比爾斯這是發現對培育鉆石 "堵不如疏",想要借助自己的資本優勢,用低價策略將全球培育鉆石的發展方向引向廉價的時尚首飾市場,與自己最核心的主打情感和稀缺珍貴的天然鉆石業務區分開來。
然而三年過去,戴比爾斯的低價策略并沒有奏效,反而給了珠寶業和消費者巨大的信心,導致歐美市場對培育鉆石的需求不論是 to B 還是 to C 都在持續加速增長。
就在今年8月30日,戴比爾斯進一步宣布 Lightbox 將推出高端產品線,選取按照天然鉆石分級的高品質產品,一克拉裸鉆售價上萬人民幣,再配上相應戒托,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鉆石業的自留地。
巨頭如此,輕奢品牌更是。盡管由于定價較低,本身就很少使用鉆石這類材料。但珠寶巨頭潘多拉還是表明了態度。
在今年6月它宣布未來將永遠停用天然鉆石,鉆石材料上僅使用培育鉆石。其它知名品牌例如施華洛世奇、香奈兒等等也都已經在培育鉆石領域開始投資相關品牌。
在國際市場供銷兩旺的背景下,中國的培育鉆石品牌也已經逐步走向了國內珠寶業的舞臺中心。
國內的一些大型公司嗅到了商機,上市公司豫園珠寶、沃爾德等等都已經在今年推出自己旗下的培育鉆石品牌。
而在鉆石業如此機遇之下,競爭也日益全球化。據悉,美國的培育鉆石品牌 Diamond Foundry 和法國的 Courbet 已經進入中國市場,而國內品牌 CARAXY 凱麗希也有計劃進軍海外,加入國際賽場的角逐。
鉆石的未來 未來的品牌
鉆石能跳脫簡單的材料定價,除了它閃亮迷人之外,還是因為它與愛情的綁定。培育鉆石想要有未來,最終需要有天然鉆石難以給予的自己獨特的情感價值,比如現代的愛情觀、消費觀、可持續性等。
或許這也是戴比爾斯最終還是讓培育鉆石進入自己地盤的原因。誰也不想贏了比賽,輸了未來。
愛迪生曾說"有兩種東西是我在實驗室中無法制造的,那就是珍珠和鉆石"。
如今他的夢想都已經被實現。市場上的珍珠已經幾乎完全是人工養殖的,消費者心中最頂級的珍珠品牌 Mikimoto 并不是什么天然珍珠的守護者反而正是養殖珍珠的發明者。
那鉆石呢?或許鉆石的未來也不屬于現在耳熟能詳的哪一家天然鉆石品牌 —— 這或許是珠寶業嗅到的 "真香" 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