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柘城縣通過抓招商促集聚,育龍頭上規模,強科技重研發,提質量創品牌,推動縣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從微粉之鄉到鉆石之都的華麗“蝶變”。
柘城縣金剛石微粉的生產有40余年的歷史,初期由于生產工藝簡單、量大,產品銷路好,利潤豐厚,從事金剛石微粉加工的微小企業呈現出遍地開花之勢,當時柘城縣是國內較大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基地和經銷市場,供應全國70%的金剛石微粉產量,是聞名全國的“金剛石微粉之鄉”。但隨著國內各企業產能的增加,金剛石微粉市場達到飽和狀態,產業發展低迷。縣委縣政府審時度事,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積極對接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三磨所”、河南省機械工程學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幫助企業搭建研發平臺。先后引進碩士生42人,博士生8人,為進一步提高金剛石產業研發能力,提供人才支撐。
柘城高新區綜合辦公室主任徐什亞:先后13家超硬材料產業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1家、省級工程實驗室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原始工作站1個,博士后流動研發基地1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80項,其中發明專利126項,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專項6項。
河南省力量鉆石股份有限公司是柘城縣本土龍頭企業,最初只是一家從事金剛石合成原輔材料生產的企業,年利潤較薄。十三五期間,在市、縣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力量鉆石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公司科技創新能力,目前已建成國內唯一一家“功能性金剛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寶石級大單晶合成工程實驗室” 兩個科技創新平臺。依托科研平臺,力量集團在高精加工用超細金剛石、IC芯片加工用八面體金剛石、首飾級合成鉆石等拳頭產品開展重點攻關,并取得關鍵技術突破。
河南力量鉆石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存升:現在這個產品已經最大做到十克拉左右,這個產品研發出來之后拓展了咱們產品的類型,拓寬了市場應用,原來咱是以工業金剛石為主,現在可以轉到首飾級白鉆培育鉆石,消費金剛石市場的應用,這個產品研發出來之后一個是企業效益方面比原來效益能提高兩倍以上,另外應用的范圍更廣泛。
近年來,力量集團根據超硬材料產業發展狀況和市場需求,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用于高新技術和延伸產品的研發,實現從工業領域向電子領域和珠寶首飾領域的成功轉型,使公司迅速成為我國人造金剛石第四大生產商和供應商。
河南力量鉆石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眾峰:在十四五期間,我們的產能會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增長,培育鉆石我們積極布局,下一步準備把培育鉆石整個產業鏈從生產培育鉆石到培育鉆石首飾布局,在接下來進行謀劃。
為吸引金剛石企業入駐,柘城縣累計投資進30億元,完善了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成標準化廠房135萬平方米,為承接產業轉移、培育金剛石產業集群構建了廣闊平臺。
柘城高新區綜合辦公室主任徐什亞:累計入駐超硬材料產業企業64家,形成了金剛石原輔材料生產、單晶合成、微分加工、制品生產、首飾鉆石加工等完善的產業鏈條。
商丘華晶鉆石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彥偉:我們落戶到柘城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柘城招商引資政策比較好,各項配套設施都比較完善,第二個是柘城是微粉之鄉,素有微粉之鄉的稱號,在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為我們提供很大的幫助。供應鏈和銷售鏈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供應鏈解決了原材料的問題,銷售鏈方面提供了市場。
目前,柘城縣產業集聚區擁有華晶金剛石、力量新材料、惠豐鉆石、厚德鉆石等一大批金剛石超硬材料知名企業。金剛石年產量25億克拉,微粉年產量58億克拉,金剛石制品1500萬件(套),金剛石制品達到9大系列180多個品種,年產值達128億元,金剛石微粉產量和出口量占全國市場的份額分別達到了70%和50%,大顆粒單晶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形成了金剛石單晶合成、金剛石粉體加工、金剛石系列化制品生產完善的產業鏈。其中力量鉆石股份公司生產的寶石級大顆粒金剛石單晶和無色金剛石大單晶占居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內熟練掌握大顆粒金剛石單晶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研發生產的power牌金剛石被評為“河南省名牌”;惠豐鉆石科技股份自主研發生產的超精、超細、超純、超硬“四超”微粉和納米級金剛石粉體,被廣泛運用于航空航天、IT、IC及光伏等高精尖領域,是國內第一家規模化加工金剛石微粉的企業,國內最大的金剛石微粉加工基地,2016年實現新三板成功掛牌。力量鉆石股份、新源超硬、惠豐鉆石科技股份等企業進入國內同行業2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