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是機械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在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之一的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搭乘長三角一體化的東風,小軸承“聚沙成塔”形成產業鏈,“鏈”出發展新天地。
近兩個月,浙江慈溪市安泰富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慶頻頻往返于慈溪和靈璧縣。這一次,利用飛往德國研發中心前幾天的空閑,宋慶抓緊時間,敲定了生產基地落戶靈璧的事。
落子安徽,對宋慶來說,是一次產業轉移,更是布局國內、國外市場,對標國際一流企業的關鍵一招。
“一期投資1億元,在靈璧建設智能‘無人’工廠,計劃明年下半年投產。”經商多年,宋慶有著浙商特有的精明和務實。“打破國外對高端軸承的壟斷,一直以來是我們的目標。公司設在德國的研發中心將與靈璧的生產基地形成分工協同,對標國際一流技術,研發生產高端軸承,出口海外。”
初冬時節,靈璧縣機械制造特色產業基地,生產建設的熱潮驅散了皖北冬日的蕭瑟。
“高端軸承和芯片一樣,都是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三期在建的這棟大樓是我們和靈璧縣共建的軸承研發中心。以研發中心為載體,我們將科研成果輸出到靈璧縣進行產業轉化,為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朱孔敏說。
“園區的產業鏈條逐漸完善,我們從園區上游企業采購原材料,每年僅運輸成本就可節約幾十萬元。”作為較早落戶園區的企業,宿州海納百川軸承有限公司見證了當地軸承產業的成長。公司負責人張健說:“新訂單在不斷增加,今年我們一直在加班加點。計劃再增加6條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產能。”
在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看來,抓住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契機,打造百億級軸承產業基地,對于百萬人口的靈璧縣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今年4月初,來自浙江寧波的甬靈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來靈璧考察投資環境。面對靈璧縣伸出的橄欖枝,企業負責人裘杰撂下了一句話,“能不能保證9月份提供廠房?如果能,就簽協議。”
要在半年時間內完成土地征收、項目規劃、建設等工作,聽起來猶如天方夜譚。
“我們需要甬靈達這樣的‘鏈長級’企業,有一絲可能我們都不能放過。”劉博夫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各部門分工,沒日沒夜地干,今年9月將廠房交給了企業。
“政府的務實和高效打動了我們。正在安裝調試新設備,明年達產后年產值在3億元左右。”站在嶄新的標準化廠房前,裘杰說,利用搬遷機會我們對設備進行自動化升級,下一步要繼續開拓海外市場,實現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
“軸承圈子里的企業家大多互相認識,他們說靈璧一句好,比我們夸一百句都強。我們必須全力做好服務,信守承諾,以此贏得口碑。”劉博夫說。
一花引來百花開。甬靈達落地后,安泰富軸承、四聯精工、優斯凱等十幾家企業紛紛落戶。
“這學期學校專門開設了5個軸承班,我們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辦學,設立技師學院,通過訂單式培養,為軸承產業做好人才保障。”靈璧縣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朱會文說。
加快鐵路貨場建設、組建軸承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搭建科研創新平臺……靈璧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瞄準產業鏈高端,引導軸承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目前園區80%的軸承企業來自長三角,初步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條。”靈璧縣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范俊說,到2022年底全縣軸承銷售額有望達100億元,將帶動5萬名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